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中風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且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罹患心房顫動的病友,中風的機率達常人的五倍以上。
心房顫動患者傳統上需使用抗凝血藥物減少血塊形成及降低中風機率,但其帶來的出血問題亦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往往造成臨床醫師處方上的困難。臺大醫院於2013年8月自國外引進左心耳封堵這項心導管技術,並建立臺大醫療體系左心耳封堵手術團隊,目前已有超過50位病友成功接受這項手術,患者在術後可以脫離服用抗凝血藥物及中風的陰影。
因心房顫動產生的心內血塊,約有90%的血塊都形成於大小如一隻手指的左心耳位置,血塊若掉落跟隨血液流入腦中,將阻塞腦血管導致腦中風,故利用心導管手術把左心耳封阻起來,便能降低心房顫動引起中風的風險。使用抗凝血藥物雖然可降低心房顫動患者形成血塊及中風的機率,但約有三分之一的病友因為肝腎功能不佳、年老及過去出血病史的原因,並不適合長期使用此類藥物,或是服用抗凝血藥物仍中風的心房顫動病友,上類病人便可與醫師討論及評估,是否考慮施行微創左心耳封堵心導管手術。
手術約1小時,於患者大腿內側的股靜脈伸入導管,以X光透視與超音波作為導引,進行心房間隔穿刺術,把封堵器從右心房送至左心房,進一步將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儼如一把降落傘堵塞左心耳入口,降落傘張開後會與心臟肌肉相連,宛如一自然屏障,避免血液停留阻滯於左心耳而產生血塊。
出席本次記者會的病友,王女士,約62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心房顫動,因屬中風高風險族群而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但因身體瘀青造成生活不便,即使在服用抗凝血藥物仍然發生多次中風,在與病患討論與分析微創左心耳封堵手術後,醫療團隊便為她安排手術,術後結果十分成功且無併發症發生,病友也免於再次中風的恐懼。
![]() |
臺大醫院左心耳封堵術醫療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