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初探兒童腦膜炎
 流行性感冒簡介
   
   
 前期兒童專欄
   



 

 

:::
初探兒童腦膜炎
內容下載 :
 

案例1:
14歲的連小弟之前沒有特別疾病,發燒一天後,出現頭痛、嘔吐、視力模糊、全身疲倦、肌肉痠痛等症狀,由於身體不適,無法上學,連小弟在家人陪同下至急診求助,在急診的身體評估中,無局部神經功能缺陷(no focal neurological signs),但是頸部僵硬明顯,醫師判斷為腦膜炎建議住院。住院後,抽血數據一切正常,於病房執行腰椎穿刺,發現白血球上升至254顆,淋巴球占85%,脊髓液中蛋白質稍微上升至62mg/dL,葡萄糖濃度正常,染色沒有看到細菌,研判為無菌性腦膜炎,在給予支持性療法之後,體溫恢復正常,頭痛嘔吐逐漸緩解,連小弟弟在三天後出院,脊髓液病毒最後的培養報告是腸病毒,在家休養數日後,順利回到學校上課,沒有相關後遺症。

案例2:
廖小姐產檢一切正常,於晚間產下一女,外觀、餵食、活動力皆正常,然而女嬰在出生15小時後開始呼吸窘迫,食慾力下降,十分躁動,合併高燒至39度,抽血檢查發現白血球及發炎指數都非常高,執行腰椎穿刺後採檢的脊髓液成黃濁狀,其中白血球12467顆,中性球占97%,蛋白質196mg/dL,葡萄糖21 mg/dL,在上述處置後,隨即給予抗生素治療,3天後的脊髓液以及血液細菌培養都長出了乙型鏈球菌,診斷為乙型鏈球菌造成的菌血症合併腦膜炎,在積極治療及密集生命徵象監測下,女嬰的食慾體溫逐漸恢復,於2週的治療後平安出院,沒有任何併發症,後續門診追蹤生長發育皆正常。

什麼是腦膜炎?
在大腦以及脊髓的外圍,有一層薄膜包覆,保護我們的神經系統,這個構造就是腦膜,腦膜及神經系統之間的空間,富含脊髓液,一旦腦膜受到感染,引起發炎反應,就稱為腦膜炎。

為什麼我的小孩會得到腦膜炎?
正常的脊髓液內是無菌的,然而環境中隨時都有各種細菌病毒,甚至潛藏在人體的呼吸黏膜或是腸胃道,這些病原,在免疫力下降(如感冒,嬰幼兒免疫力尚未成熟時),或是身體嚴重感染(如敗血症),會突破原本的防衛,進入脊髓液中,造成腦膜炎。

是什麼病原造成腦膜炎?
任何病原皆有可能造成腦膜炎,細菌、病毒、黴菌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兒童的腦膜炎和成人最大的不同,在於不同年齡盛行不同的病原菌,從上述兩個案例可以看到明顯的差異。新生兒腦膜炎以細菌為主,最常見為乙型鏈球菌、大腸桿菌、李斯特氏菌等產道常見的菌叢,隨著年齡漸長,免疫功能逐漸成熟,細菌性腦膜性比例逐漸降低,無菌性腦膜炎(表示脊髓液細菌培養陰性,代表是細菌以外的病原,多數為病毒性腦膜炎,在少數個案中,黴菌、寄生蟲亦可能為致病菌)比例漸增,腸病毒為目前兒童無菌性腦膜炎最常見的病原菌。

什麼樣的狀況我該懷疑孩子得到腦膜炎?
腦膜炎表現多樣,於嬰兒症狀常常不具特異性,單純的發燒、哭鬧、躁動、食慾下降,都可能是腦膜炎的徵象,故四個月以下嬰幼兒發燒,均建議至醫院就診,由小兒科醫師評估;年紀較大的兒童則以發燒,以及腦壓上升導致的頭痛、嘔吐、畏光、頸部僵硬為主,甚至癲癇發作,意識改變,都是腦膜炎可能的表現。

如何確認我的小孩得到腦膜炎?
腰椎穿刺,俗稱抽龍骨水,是腦膜炎唯一的診斷方法,抽血、電腦斷層,甚至核磁共振,都無法取代腰椎穿刺的準確性。

腰椎穿刺怎麼進行?會不會有危險性?小孩的身體會不會受不了?
腰椎穿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執行方法就如同半身麻醉或是無痛分娩一樣,醫師會在適當安撫或是鎮靜後,讓小朋友側躺,彎曲成蝦米狀,定位完畢下針,取少量的脊髓液進行各種培養以及生化檢查,這是一個簡單安全的步驟,少有併發症,此外,對於精確診斷和及早治療,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成人一天會生成500毫升的脊髓液,就算是新生兒一天也會製造50毫升的脊髓液,不停地代謝與循環,相較之下,檢查需要的量幾乎都可以忽略,不至於對孩子造成傷害,父母毋須擔心。

取脊髓液到底在檢查什麼?
醫師會將取得的脊髓液分裝在很多試管中,進行不同檢查,可能包含細胞的計算,格蘭氏染色檢查有無細菌,生化檢驗其中葡萄糖及蛋白質的含量,細菌培養,病毒培養,並綜合以上判讀得到診斷。

腦膜炎該如何治療?
針對不同的病原,有不同的治療方式,所以經過腰椎穿刺確立診斷非常的重要。細菌性腦膜炎需要靜脈抗生素治療,針對不同的菌種,療程可能需要二至三週,所以孩童需要較長的住院時間;而無菌性腦膜炎中最常見的病毒性腦膜炎,一般是症狀治療以及支持性療法,除了少數病毒(如水痘,皰疹病毒)外無特殊藥物,住院是為了觀察病童臨床情況,臨床症狀緩解後就可以出院。

會不會造成任何後遺症?
細菌性腦膜炎中,大約一到二成的病人可能會死亡,也較常造成神經方面的後遺症,如聽力受損,認知功能異常,運動功能失調,發展遲緩等,一旦發生,可能需要長期的復健和加強照護,病毒性腦膜炎通常預後較佳,較少後遺症,但依據病原及個人病程,亦有少數預後不佳的案例被報導。

腦膜炎有辦法預防嗎?
(1)細菌性腦膜炎
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預防接種,在兒童普遍接受肺炎鏈球菌以及b型嗜血桿菌疫苗的年代,造成較多後遺症的細菌性腦膜炎案例已大幅減少,故按照規定時程接種疫苗是預防腦膜炎最經濟實惠的做法。新生兒常見的乙型鏈球菌腦膜炎,則必須依靠產前篩檢,以及事前治療作為預防,我國於民國99年後開始推廣及補助孕婦篩檢,相關案例也逐年下降。

腦膜炎雙球菌目前亦有疫苗上市,然而僅涵蓋四種血清型,並未包含臺灣盛行的B型,因此如非至疫區旅遊,不建議常規施打。

(2)病毒性腦膜炎
針對病毒性腦膜炎,目前臺灣相關的疫苗只有流感及水痘疫苗,並未包含病例數最多的腸病毒,故目前大多數的病毒性腦膜炎無法預防。

結語
腦膜炎在兒童並不少見,可能造成嚴重的神經學後遺症,因此兒童發燒合併嗜睡、頭痛、嘔吐、癲癇發作等,或是三個月以下嬰幼兒不明原因發燒,務必讓兒科醫師評估,必要時進行腰椎穿刺確立診斷,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避免遺憾發生。



小兒部醫師 張圖軒
審核:小兒部主治醫師 張鑾英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