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專題報導

 蜂窩性組織炎
 超級細菌
 社區型肺炎藥物治療簡介
   
   
 前期專題報導



 

 

:::
蜂窩性組織炎
內容下載 :
 

《黃帝內經》說:「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氣歸之,不得復反,故癰腫。寒氣化為熱,熱勝則腐肉,肉腐則為膿。膿不瀉則爛筋,筋爛則傷骨,骨傷則髓消…。」

在古時候,即有依照各個感染部位而定義的各式皮膚軟組織感染,如:發於肛門處的,名曰銳疽、發於足趾的,名脫癰,不勝枚舉。

而近代醫學則依照皮膚由上而下影響的範圍,來幫皮膚軟組織感染命名:表淺的可能有青春痘這一類,有膿產生的為毛囊炎;深一些的為蜂窩性組織炎;再深到表皮下的筋膜,則為筋膜炎或壞死性筋膜炎;或更深到關節為關節炎;到骨頭則為骨髓炎。

日常生活最常見的皮膚軟組織感染應該是蜂窩性組織炎,尤其是每年的夏季末,為蜂窩性組織炎的好發時期,大多數的病友乍聽蜂窩性組織炎的第一反應都是:「我沒有外傷啊?」但其實人並不是無菌的絕緣體,在平時我們的皮膚上即帶有一些細菌聚生在(colonization)皮膚上,即使是剪指甲剪到、香港腳的一些脫皮,都有可能讓細菌有機會往我們體內跑。

所以最常看到的表現是:「紅、腫、熱、痛」,即感染的部位發紅、腫脹、摸起來是發熱且疼痛的,但是其實有一些疾病也有類似的表現,例如痛風,或是靜脈栓塞,仍然需要醫師進一步的鑑別診斷。

接下來我們可以看一位病友的切身經驗:
36歲的許小姐在8月間來到我們的門診,因為右小腿發紅、腫、痛二至三天,由於許小姐本身有糖尿病及濕疹的問題,醫師的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並開立抗生素之後,為她在小腿上一個小小的膿疱處

做了細菌培養,特別叮嚀她如果紅腫範圍快速蔓延,或是有發高燒的現象,就可能需要住院治療。很不幸的,許小姐果然在第二天看到除了小腿原本發紅的區域外,有一條紅色區塊往大腿蔓延,而且發燒到耳溫38℃,因此她就來到了我們的急診。

許小姐的細菌培養結果為鏈球菌感染,在把口服抗生素改為針劑之後,發紅的區域逐漸變小,除了出現了一個清澈的水泡之外,沒有其他的狀況,水泡在接下來的療程逐漸變小,兩週的抗生素治療後許小姐就順利地出院回家了。

許小姐在住院期間問了我們一些重要的問題,可能也是其他病人想知道的,讓我們跟大家分享一下:

  • 病友:「其實我在7月就得過一次蜂窩性組織炎,在另外一隻腿,為什麼還會一得再得呢?」
  • 醫師:「根據美國2014年皮膚軟組織治療指引指出,有5大原因可能會導致復發性蜂窩性組織炎,包括:水腫、肥胖、糖尿病、濕疹、靜脈回流不佳。因此除了控制上述可能造成反覆感染的共同疾病之外,如果的確因反覆蜂窩性組織炎所苦(如一年超過3~4次以上),也可以考慮長期抗生素預防性治療(4~52週)。」
  • 病友:「鏈球菌是什麼?為什麼我會得到鏈球菌感染?」
  • 醫師:「人的皮膚表面不是無菌的,有一些常在細菌會共生在我們的體表上,如鏈球菌(即在顯微鏡下細菌是一顆顆排在一起,看起來像項鍊一樣)。所以微小的傷口,如香港腳或濕疹等造成的體表傷口,就可能導致感染。」
  • 病友:「那何時需要住院?何時可以口服抗生素治療呢?」
  • 醫師:「治療指引上建議,如果經口服抗生素後患處仍持續變大,是一個需要住院的指標。其二,如果病友一開始就合併有全身性的症狀,如:發高燒、心跳加速、喘,也可以考慮住院治療。」
  • 病友:「住院期間出現了一個清澈的水泡,這樣有沒有關係?」
  • 醫師:「在治療期間出現清澈的水泡,或療程快結束時出現患處發癢或脫皮都是疾病的正常變化,一般代表一開始的感染較為嚴重,而導致皮膚的變化,並不代表治療無效。但如果出現出血性的水泡,則表示感染造成局部組織缺氧,可能是壞死性筋膜炎,則不可小覷。若病友尚未住院需立即求診,若住院中醫師會做相關檢查以確定是否真的為壞死性筋膜炎,並判定是否需外科手術。」

結論
蜂窩性組織炎雖然是局部性的感染,但是特殊菌種或免疫力不全患者仍可能有生命的危險。若發高燒、或有其他全身發炎反應則可能需住院治療,日常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及保養,以避免因為小小傷口就造成重大的感染!

圖為蜂窩組織炎

 

 

內科部主治醫師 盤松青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