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保健園地

 【健康營養補給站】團圓腎利獅子頭
 肝膿瘍
 常見用藥Q&A
 讀者Q&A
 【檢驗小百科】從「血庫血品庫存不足」談限制性輸血策略
   
 前期保健園地



 

 



肝膿瘍
內容下載 :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代謝器官,代謝後會形成膽汁。膽汁會經由膽管系統運送到十二指腸內來幫助脂肪消化。如果膽管因為結石或腫瘤導致膽汁滯留的情形,來自腸內的細菌會在膽汁內增殖,而造成膽管炎。膽管炎一旦形成,細菌將會進一步沿著膽管經由肝門靜脈、肝動脈及膽管系統進入肝內,而造成肝膿瘍。

細菌或其他微生物經各種感染途徑侵入肝臟,引發局部組織壞死及溶解等炎症反應,均會造成肝臟蓄膿,肝內產生化膿性發炎。引發肝膿瘍的三大原因為細菌(最常見占80%)、阿米巴原蟲(占10%)及黴菌(占10%)。肝膿瘍可藉由腹部超音波診斷出來,而肝膿瘍的分類如下:

  1. 細菌性肝膿瘍(pyogenic liver abscess) 感染途徑:(1)經血液循環感染:糖尿病者特別容易被克雷白氏菌感染,另闌尾炎、憩室炎或個人免疫力差(例如:糖尿病、白血病、使用類固醇、或HIV感染患者)等亦容易被感染。(2)經膽道上行感染:如膽道結石、狹窄或癌症引發的膽道感染。(3)附近器官化膿直接侵襲:如腎膿瘍、胰臟膿瘍。(4)外傷,直接經表皮帶入。
  2. 黴菌性肝膿瘍(fungal liver abscess) 感染途徑:主要是由念珠菌所引起,好發於長期使用抗生素、血液惡病質、接受器官移植需服用抗排斥藥物、或免疫不全的患者。
  3. 阿米巴肝膿瘍(amoebic liver abscess) 感染途徑:由原蟲所致,阿米巴原蟲進入腸道後,最常感染的部位為大腸,引起大腸發炎或潰瘍,經由血液循環蟲體可在大腸導致阿米巴赤痢或無症狀,再經門靜脈血流造成腸道外感染。最常見是糞口傳染,與環境衛生有關。

肝膿瘍有哪些症狀呢?初始可能僅是腹部不適、食慾減退、疲勞倦怠,而後期最常見的是發冷和發熱。發燒時,體溫可能高達39℃至40℃,也可能伴隨有右上腹痛、肝腫大等症狀。若為克雷白氏菌所致肝膿瘍,可能會伴有眼內炎的情況,視力衰退、眼球疼痛、結膜紅腫等症狀,往往暗示視力恢復的預後不佳。如果合併膽道方面的疾病時,黃疸的症狀也會發生,例如:眼白或全身泛黃、灰白便及茶色尿。另外膿瘍對於橫膈膜的刺激或是擴散至肺部感染可能會造成咳嗽、肋膜積水甚至膿胸,其他非特異性的症狀像是體重減輕、疲倦,嚴重的則有敗血症或是破裂造成需要緊急開刀的狀況。

肝膿瘍的診斷,若以抽血檢查會有白血球上升、肝功能指數異常的情形,若進行細菌培養(血液或肝臟抽吸膿液培養)則會有出現細菌等情形,也可利用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及磁振攝影檢查來發現肝內膿瘍,這也是最容易診斷的方式。

肝膿瘍的併發症最為常見的是敗血症,其次是膿瘍破裂引起腹內膿瘍或廣泛性腹膜炎,另外眼內炎、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細菌轉移他處,造成其他器官感染。

肝膿瘍治療原則:

  1. 膿液抽取(必須)合併抗生素治療,靜脈注射2週,治療目標為肝膿瘍小於3公分,其後改口服抗生素3~6週。
  2. 膿瘍引流方式包括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的細針抽吸及引流管放置(如圖一、二)。
圖一、二 肝膿瘍引流管

放置照顧引流管應注意事項:

  1. 剛放置引流管時,引流液會略帶紅色是正常現象,若引流液一直呈紅色且量多時,應告知護理師。
  2. 引流袋要放低,以利引流,但不可垂地,以免造成感染。
  3. 保持管路引流通暢,避免壓到、扭結,翻身或活動時拉扯管子,造成引流管位置改變或脫落。
  4. 維持良好固定,黏貼的膠布若脫落,請醫護人員更換。
  5.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洗澡時避免浸濕傷口,若浸濕應立即更換敷料。
  6. 引流液變少或沒有量時,醫師會安排照超音波,視狀況拔除引流管。

肝膿瘍病人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事項:

  1. 飲食少量多餐,攝取高蛋白質、高熱量、高維他命及低脂肪食物,維持營養並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避免生食。
  2. 依醫囑按時服用抗生素,多休息,除非醫囑限水,每天宜補充水分約2000~3000 C.C.。
  3. 有發冷、發熱、黃疸、食慾不振、倦怠、嚴重不適,立刻返院檢查。

參考文獻

  1. 巫蕙芳、江椿彬、李宏昌(2012).肝臟膿瘍.當代醫學,468,771-774。
  2. 楊博文、鄭舒倖、李世偉、何惠櫻、羅世慧(2008).Klebsiella.
  3. Pneumonia肝膿瘍併發肺部敗血性栓塞.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雜誌,19(2),85-90。
  4. 巫蕙芳、江椿彬、李宏昌(2012)‧肝臟膿瘍‧當代醫學,39(10),771-774。

 

護理部護理師 吳秀珊
護理部護理師 呂依珊
護理部護理長 龔淑櫻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