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臺大醫院牙科部口腔癌前病變研究團隊(何弘能副院長(中間)、 牙科部江俊斌主任(右)、牙科部陳信銘醫師(左)) |
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均佔臺灣男性癌症的第4位。80%的口腔癌死亡病例和嚼檳榔習慣有關,在臺灣約有130萬以上人口有嚼檳榔之習慣。雖然口腔癌可用手術切除、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但是口腔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約只有50%,因此,預防策略就是在口腔癌前病變的階段,就能診斷出來,並加以治療,以防止進一步演變成口腔癌。
口腔白斑、口腔紅白斑和口腔疣狀增生,是三大最主要的口腔癌前病變。過去對於口腔癌前病變(包括口腔白斑、口腔紅白斑和口腔疣狀增生)之治療,包括切除甚至皮膚移植。根據研究團隊臨床經驗發現,口腔紅白斑和口腔疣狀增生病變,可以局部塗抹20% 5-胺基酮戊酸 (5-aminolevulinic acid, ALA)之光動力療法(簡稱為局部ALA-PDT,光照度為100 mW/cm2,光劑量為100 焦耳/cm2),得到很好之治療。而口腔白斑病變,則可以冷凍治療,得到很好之療效。
本院牙科部研究團隊於14年前開始利用635 nm LED紅光照射之局部ALA-PDT治療121位癌前病變之病友,每星期治療一次,結果如下:
- 36例口腔疣狀增生:經平均3.8次(範圍1-6次)的治療後,病變皆完全消失。
- 20例口腔紅白斑病變 :17例得到完全反應,平均治療次數為3.7次 (範圍2-7次),3例得到部分反應。
- 65例口腔白斑病變:5例為完全反應,33例為部分反應,27例為無反應。
治療結果顯示,局部ALA-PDT光動力治療,對口腔疣狀增生、口腔紅白斑病例非常有效,但對口腔白斑病例之療效較差。
由於科技之進步,雷射也漸漸被用於治療口腔癌前病變,我們利用635 nm雷射紅光照射之局部ALA-PDT(光照度為100 mW/cm2,光劑量為100 焦耳/cm2),治療120例的口腔癌前病變病友,每週治療一次,結果如下:
- 40例口腔疣狀增生:平均3.6次(範圍1-6次)的治療之後,皆得到完全反應。
- 40例口腔紅白斑病變:38例得到完全反應,平均治療次數為3.4次(範圍2-6次),另2例呈現部分反應。
- 40例口腔白斑病變:7例為完全反應,20例為部分反應,13例為無反應。
治療結果發現,LED或雷射紅光照射之局部ALA-PDT療法,對治療口腔疣狀增生及口腔紅白斑病變非常有效,可以當作治療口腔疣狀增生及口腔紅白斑病變之第一線療法。但對治療口腔白斑病變,其療效則較差。
因此,研究團隊針對療效較差之口腔白斑病例,發展了棉棒及噴槍液態氮冷凍治療,首先我們針對60例口腔白斑病例,施以棉棒液態氮冷凍治療(以棉棒沾液態氮冷凍口腔白斑病變20秒,休息20秒,再冷凍20秒,休息20秒,如此重複5-6次,為一次療程),所有60例口腔白斑病例,在經過平均6.3次棉棒液態氮冷凍治療之後,均呈現完全反應。
另外也針對60例口腔白斑病例,施以噴槍液態氮冷凍治療(以液態氮噴槍噴灑適量液態氮至口腔白斑病變表面約7-10秒,休息20秒,再噴灑適量液態氮約7-10秒,休息20秒,如此重複5-6次,為一次療程),所有60例口腔白斑病例,在經過平均3.1次噴槍液態氮冷凍治療之後,均呈現完全反應。以上結果顯示棉棒及噴槍液態氮冷凍治療為一種簡單、安全、容易操作、保守性、非侵入性治療口腔白斑病變之有效療法,且噴槍液態氮冷凍療法比棉棒液態氮冷凍療法,對治療口腔白斑病例之療效,明顯較佳。
病友要如何選擇口腔癌前病變的療法?如果希望快速達到療效,可以選擇侵入性療法例如一般手術或雷射手術切除。對於害怕手術切除,且時間不是重要因素之病友,則可以選擇非侵入性療法例如局部ALA-PDT光動力療法和液態氮冷凍療法,且治療後病變位置很少產生瘢痕組織。我們的結論是口腔癌前病變,如口腔紅白斑和疣狀增生病變, LED或雷射紅光照射之局部ALA-PDT療法為第一線選擇療法,至於口腔白斑病變噴槍液態氮冷凍療法,為第一線選擇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