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兒童專欄
小朋友臉色白蒼蒼,氣虛?貧血?
如何讓孩子樂於說實話—談親子關係與孩童說謊問題
     
 
 
 
前期兒童專欄
 
 
     

 

 

 

 

 

 

 

:::


兒童生病該看哪一科?
內容下載 :
 

大體而言,醫療分科可區分為內科系與外科系。顧名思義,內科系主要治療方式是藥物等非開刀的途徑,外科系則有機會手術開刀。兒科屬於內科系,所以不牽涉到手術開刀。如果是骨折、闌尾炎等問題,則需要找外科系的醫師幫忙,包括小兒骨科、小兒外科等。

兒科醫師優先診治
很多情形下,不同科別的疾病會有專科領域重疊現象。原則上,兒童的疾病以讓兒科醫師診治為優先。例如,孩童出現「眼睛紅」症狀,看來像是眼科疾病,還是可以先讓兒科醫師診治。因為,眼睛紅有時候是結膜炎,有時是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有時是周圍細菌感染,甚至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川崎病等需要特殊治療的毛病,這些複雜的問題都以兒科醫師最專精。如果有皮膚、生殖泌尿系統問題,也可以先請教兒科醫師。

診斷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一些需要開刀治療的疾病外,兒童看病大多是因為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腹瀉等問題,看醫師的目的不只是尋求治療,更重要的是找到病因。應該看哪一科醫師的答案,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哪一種醫師最有能力做出正確診斷。

舉個例子來說,一般民眾只要看到兒童有咳嗽、流鼻水症狀,就以為是感冒在作怪,卻不知道過敏體質引起的氣喘與過敏性鼻炎,也會引起這些症狀。如何分辨感冒與過敏,牽涉到專業知識,醫師不但必須詳細問診,同時需要用聽診器仔細聽肺部有沒有氣喘特有的聲音。光看一下咽喉,絕對無法判斷肺部有沒有問題,自然也沒辦法診斷氣喘。

局部治療的迷思
很多民眾以為洗喉嚨可加速感冒痊癒,但這種治療效果卻沒有實證支持。在臺灣以外的國度,無論是美洲、歐洲與非洲,醫師都不把洗喉嚨當作感冒的必要治療,唯一例外的是日本與部分亞洲國家。臺灣盛行局部治療,可能受到日本醫療觀念的影響。

無論如何,正確診斷還是最重要的事情,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洗喉嚨可以加速感冒痊癒。如果把氣喘兒童抓去在喉嚨噴一噴消毒液,知情的人一定會覺得很可笑。

也有些人認為有鼻涕一定要吸出來,這也是一種呼吸道的局部治療。雖然吸鼻涕這種局部治療可以暫時改善呼吸道阻塞的症狀,但會導致兒童很大的不適與恐慌。有必要的時候,家長用吸鼻器改善兒童症狀,比醫師動用機器吸鼻要好得多。

專業與用藥
很多民眾認為「神醫」有「神藥」,吃神醫的藥會好得比較快。武俠小說裡面也都這樣描述,某種家傳秘方不可思議地可以治療百病。現實世界裡,不經過詳細問診與檢查,沒有一位「神醫」可以一眼看出對方中了「情花之毒」,而且只剩三十天可活。

醫界中一直流行一種講法:「愈高明的醫師、開的藥物種類愈少。」這種說法並非放諸四海皆準,卻反映出相當程度的真實,尤其是對感冒這種輕微疾病。以兒童感染科醫師為例,他們使用抗生素來治療細菌感染時,一定有找到細菌感染的證據。對所有病患使用抗生素,表示醫師無法分辨何者為細菌感染。

一位高明的兒科醫師,必須能清楚地做出診斷,而且只對特定症狀或診斷使用必要的藥物治療。如果兒童只是輕微感冒,醫師卻動不動就搬出十幾種藥物,這可能是因為對診斷缺乏信心,而做亂槍打鳥式的治療。

十八歲以下看兒科
內科與兒科醫師的專業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兒童與成人的疾病形態差異很大。由於18歲以下的疾病形態有異於成人,所以世界各國都明訂18歲以下屬於兒科範疇,美國甚至認為21歲以下均屬兒科。臺灣衛生福利部也曾經發出正式公文給各醫院診所,明白規定18歲以下兒童屬於兒科執業範圍。

2010年5月兒科醫學會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六成父母在孩子生病時不知該看哪一科,更有八成三比例的父母,根本不知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生病應直接尋求兒科醫師診治。

兒童生病該看哪一科醫師?這問題的答案是「應該看具有兒科專業知識與經驗-並會對兒童做全身必要檢查的醫師」。

 


小兒部主治醫師 李秉穎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