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專題報導
*
多指症要急著開刀嗎?
唇顎裂–父母不可不知道的事情
*
小兒常用鎮痛退燒藥
     
 
前期專題報導
 
 
     

 

 

 

 

 

 

 

:::

小兒常用鎮痛退燒藥
內容下載 :
 

為什麼會發燒(fever)?
依據臺灣兒科醫學會「兒童發燒處置建議」,發燒的定義為中心體溫≧38℃,而中心體溫介於37.5℃~38℃時,根據個人基礎體溫與環境溫度的變化,可能為正常現象,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必須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與其他臨床現象判斷是否為發燒。

人體腦部神經系統有一體溫調節中心,此處會依身體所接受到的各種刺激,設定一最佳之體溫定位點(set point),並藉由調節熱的產生與熱的散失維持恆定的體溫。部分生理反應,如病原體進入體內產生發炎反應時,體內的免疫系統細胞會分泌多種細胞激素(cytokine),細胞激素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循環至腦部並作用在體溫調節中心會引起體溫定位點的上升,為了使體溫達到新的定位點,周邊血管會收縮以減少熱量的喪失,而出現四肢冰冷情形,有些人同時會出現寒顫現象以增加熱量產生,此即為發燒現象產生的機制。有時小兒體溫過高(hyperthermia),係因產生過多熱或是無法散熱使中心體溫超過38℃,例如在夏天將嬰兒包得太緊、散熱不佳、中暑等,此時周邊血管會擴張以散熱,此種現象的產生(體溫定位點未上升)與發燒機制不同。

小孩發燒需要立刻退燒嗎?
許多父母一察覺小孩體溫偏高時,就會考慮給小孩吃退燒藥,以維持所謂的「正常」體溫。然而,發燒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項生理反應。發燒會加快身體代謝速率,加快氧氣的消耗與二氧化碳的產生等,使身體產生不適,但部分免疫學的研究顯示,「適度」發燒可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所以對於小兒發燒首要的處置是瞭解發燒的原因,增進孩童整體的舒適度,注意小兒的活動力與其他疾病症狀,並非立即退燒。

惟有以下疾病的孩童,因無法承受發燒所造成之代謝負擔,體溫超過38℃以上時建議退燒:慢性肺病、有心臟衰竭之心臟病或發紺性心臟病、慢性貧血、曾有熱痙攣或曾有癲癇發作的神經系統疾病、先天代謝異常者。

小兒常用鎮痛退燒藥品
退燒的方法包含物理性退燒法和藥物退燒法等。藥物退燒法中小兒首選鎮痛退燒藥品為口服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acetaminophen於適當之治療劑量下有最多之安全性資料,其他常用退燒藥為異布洛芬-ibuprofen,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兩者均需依「體重」給予適當的劑量。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Acetaminophen小兒建議劑量為每4~6小時給予一個10-15 mg/kg口服劑量,而24小時內不可給予超過5個劑量。使用acetaminophen開始感受到體溫下降的時間為30到60分鐘,而統計資料顯示,有80%使用acetaminophen退燒的小兒體溫會下降1~2℃。凝血功能異常、消化性潰瘍與有其他出血傾向之發燒孩童應優先考慮使用本藥退燒。本院目前有的acetaminophen糖漿每毫升含24 mg acetaminophen(商品名:安佳熱糖漿-Anti-phen Syrup),不宜再與其他成分不確定的鎮咳藥或感冒藥同時服用,因為感冒藥品可能亦含acetaminophen,同時服用會使acetaminophen劑量過高,過量使用容易產生肝毒性,小兒必須特別注意藥量計算。小於3個月以下的嬰兒除非醫師處方否則不建議使用。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於2013年8月發出有關acetaminophen可能造成皮膚損傷的藥物安全警訊,其中提到acetaminophen也可能產生史蒂芬強生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等致命性的皮膚不良反應,此情形發生機率不高(1969到2012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共收到107個案例)但嚴重,故若小兒服用acetaminophen後產生皮膚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與就醫。

異布洛芬-Ibuprofen
Ibuprofen藥效持續時間較acetaminophen長,建議劑量為每6~8小時給予一個5-10 mg/kg口服劑量。服藥後60分鐘內體溫會開始下降,約3~4小時達到最佳降溫效果(約降1~2℃)。優先用於患有幼年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之小兒,其他疾病不建議優先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本院目前備有的ibuprofen口服液劑每毫升含20 mg ibuprofen(商品名:速熱寧口服懸液-Sconin Oral Suspension),此藥副作用包含胃部不適、消化道出血、減少腎臟血流、抑制血小板凝血功能等。因會影響腎功能,不宜使用於持續嘔吐、腹瀉與脫水兒童。小於6個月之嬰幼兒因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故應儘量避免使用ibuprofen。

合併使用acetaminophen與ibuprofen
臺灣兒科醫學會表示,必要時可輪流使用acetaminophen與ibuprofen,但必須考量不同藥物的代謝與作用時間。例如acetaminophen每4到6小時給予一次,ibuprofen每6至8小時給予一次,可接受的輪流給法為兩種退燒藥均每6小時給一次,期間間隔3小時。美國兒科醫學會則表示,合併使用acetaminophen與ibuprofen容易有劑量使用錯誤之情形,因而較易產生藥品不良反應,使用時應特別注意劑量之正確性。

肛門塞劑
含有同樣鎮痛退燒成分的口服製劑與肛門塞劑,退燒效果沒有明顯差異,建議兒童應優先使用口服製劑。較高劑量的肛門栓劑常用於手術中退燒,並非一般退燒處置方法。本院目前有的鎮痛退燒肛門塞劑成分為二克氯吩 -diclofenac,屬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商品名:非炎栓劑-Voren Suppository 12.5 mg/pill)。

小兒禁用阿斯匹靈-Aspirin與其他水楊酸製劑退燒
阿斯匹靈-Aspirin在兒童會引起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會產生腦病變與其他神經損傷,故不可給18歲以下兒童當作鎮痛退燒藥使用。其他含有水楊酸成分的藥品也不應使用於18歲以下兒童,包括水楊酸化膽鹼-choline salicylate(如蒙得莎凝膠-Mundisal Gel)、水楊酸化離胺酸lysine acetylsalicylate(如安賜百寧注射劑-Asparin Injection)等。

結語
發燒會對小孩的活動力、睡眠與飲食造成影響,而適當退燒能減輕病人不適,減少水分流失;但不當的使用退燒藥除了會造成潛在病因被忽略,也會產生藥品不良反應。使用退燒藥品如acetaminophen或ibuprofen時,應特別留意劑量與用法,以達到最安全有效的臨床反應。

參考文獻

  1. 臺灣兒科醫學會-兒童發燒處置建議 第二版 修訂日期2010年11月25日
  2. Janice E. Sullivan, Henry C. Farrar, Fever and Antipyretic use in Children. Pediatrics 2011;127:580-587.
  3. Uptodate® (electronic version):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fever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vailable at: www.uptodate.com (cited:11/2013)
  4. 臺大醫院藥劑部網站
    Available at: https://140.112.125.99/phar/intranet/druginfo/index.asp (cited:11/2013)

藥劑部藥師 林書巧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