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不正」是一種牙齒不規則排列之現象,除單純發生於上或下顎骨內的牙齒排列不整齊,也可能因上與下顎骨之間骨骼相對位置不對或肌肉功能不正常所導致。而「齒列矯正」則是指藉由矯正裝置來改善顏面顎骨異常發育以及將不整齊的牙齒排齊,進而達到改善因這些咬合不正所導致的咀嚼功能不良、發音異常或是顏面不美觀等。
矯正的黃金時機因異常咬合的本質不同而異
許多人以為最適合接受矯正治療的時機約在12歲左右,也就是乳牙齒列剛剛全部換成恆牙齒列的時候。會希望在這個時間點接受矯正治療最主要是因為這時除了智齒外所有的恆牙都已經長出,而且因這個階段孩子的顎骨發育尚未完全成熟,骨質較鬆軟牙齒移動的速度比較快,此時整體的牙齒排列只需一個階段,時間約費時2至3年即可完成。其實這樣的觀點並不完全正確。齒顎矯正的黃金時機會因孩子異常咬合的本質不同而異。也就是有些孩子需要早期治療,比如說在混合齒列期(此時乳牙與恆牙同時並存)甚至在乳牙齒列期就應該接受治療;而有些孩子則建議應在生長發育接近尾聲甚至沒有生長潛力時才可以接受矯正。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唯有接受齒顎矯正專科醫師正確的診斷以及遵循治療計畫,才不會錯失最適當的矯正治療時機。
改善骨骼或肌肉不當的生長發育有時需兩階段式的矯正治療
當矯正醫師選擇提早在混合齒列期(6至12歲左右)或乳牙齒列期就開始治療,大多是想要提早改善骨骼、肌肉、或是齒槽不當的生長發育,期待提供較好的口腔顏面環境以利恆牙齒列的萌發。這樣的提早治療,常常是利用一些活動式的矯正裝置或是局部性的固定矯正裝置。只是當恆牙換齊時,孩子很有可能仍必須再接受全口的固定式矯正裝置治療,因此整體的治療時間會拖得很長(第一階段早期活動或局部固定矯正治療,加上第二階段晚期全口固定式矯正治療)。然而第一階段的提早治療其目的是希望後續第二階段的全口固定式矯正變得較容易,甚至有時是希望可以減少未來正顎手術的必要性或複雜度。雖然這樣兩階段式的齒顎矯正治療整體治療時間似乎很長,所幸兩個階段之間的接軌是有一段觀察期。也就是觀察期這段時間回診的頻率並不像配戴固定式矯正器時需要那麼頻繁的回診調整。以下將針對幾種常見異常咬合的治療時機舉例說明。比如說8歲的孩童,上下正中門牙以及下顎側門牙已經萌出卻十分擁擠,矯正醫師可利用空間分析法預測未來恆牙齒列擁擠的程度後,建議做循序拔牙或是牙弓擴張的治療。
下顎骨後縮的治療時機
倘若是因下顎骨發育不良導致下顎骨短小後縮的孩童,矯正醫師可能會建議配戴活動式的功能性矯正裝置來改善下顎骨的生長。功能性矯正裝置的最佳治療時機是在青春期生長高峰時期附近。由於每個孩子進入青春期的年齡不盡相同,因此矯正醫師有時會需要藉由X光片來評斷孩子是否已進入青春期生長高峰。通常女孩子比較早熟,有可能9、10歲就已經進入青春期。而男孩較晚熟,有可能12、13歲以後才進入青春期。如果等到12歲才來做矯正評估,有些女孩可能就已經錯過了最適當的治療時機。
戽斗的治療時機
正常的咬合,上顎門牙應該咬在下顎門牙的前面。倘若下顎門牙位在於上顎門牙之外側,我們稱之為前牙反(錯)咬或俗稱戽斗。戽斗的孩子治療起來複雜性就更高了。如果只是單純的牙齒反咬,上下顎骨相對位置正常,則治療時機並沒有絕對性。但若下顎骨過度生長,或有顏面顎骨生長歪斜的情形,會建議觀察至青春期幾乎結束時(女孩約15、16歲以後,男孩約17、18歲以後)再來判斷是否應接受正顎手術或是直接利用固定式矯正裝置來改善咬合。如果是上顎骨後縮導致的戽斗,矯正醫師可能會建議配戴活動式的面罩將上顎骨往前拉。隨著孩子的年紀越大,面罩的治療效果會越差,因此有些孩子甚至在7歲左右就會被醫師建議需接受面罩的治療。棘手的是,上顎骨後縮的孩子常常也合併有下顎骨過度生長的現象。下顎骨的生長會持續至青春期結束才會停止。因此,有些戽斗的女孩經過第一階段的面罩治療後必須觀察至15、16歲左右,而男孩則必須觀察至17、18歲左右才能判斷第二階段的治療需不需要接受正顎手術或是直接利用固定式矯正裝置來改善恆牙的咬合。
結語
總言之,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兩階段的齒顎矯正治療。誠如前面所述,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必須由專業醫師來量身打造專屬的治療計畫才行。因此建議可以在孩子7、8歲的時候請矯正醫師進行第一次的評估,矯正醫師會依孩子的狀況建議定期追蹤的時程或是確認開始治療的最佳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