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會談的時間,王雨早早就到了,依然是一樣的有禮。進入了會談室,我一如往常地先關心他的生活內容與狀況,覺得他在一般的對話上沒有問題。接著,我詢問王雨這次想要與社工師談些什麼?王雨彷彿像是終於有機會與人談話一樣,開始滔滔不絕地談他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只是內容充滿了各種的妄想,仔細聽下來,談話的內容邏輯也不通。
王雨,是一位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長期無法工作,孑然一身,經過多年的治療,病情得以穩定下來,目前他可以規則服藥與門診來維持病情的穩定,隨著時間流逝,不知不覺中,他也進入了老年期。他的父母早已去世,手足也已年邁,他一人獨居,目前只有一位年長他12歲的姊姊不定期的關心他、給予一些經濟上的協助,但是姊姊年事已高,能力也有限,家又在南部,王雨就這麼一個人生活在臺北市。幸運的是,在經過多年的治療,他與臺大精神科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係,也會固定的來找我會談,我除了關心他的生活、傾聽並給予支持,若是他生活中碰到困難,我也會連絡他在南部的姊姊,一起討論,想辦法連結相關社會資源給予協助,這是身為社工師的我可以提供的服務。

註:為了保護當事人,本文所舉案例經過改編,並採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