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
瘧疾是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也可能透過輸血、器官移植感染,且感染的母親亦可能經胎盤傳染給胎兒;瘧原蟲依種類可分為間日瘧原蟲、熱帶瘧原蟲、卵形瘧原蟲及三日瘧原蟲,也可能混合感染多種瘧原蟲。
感染後症狀於10~28天內開始產生,最早可能是7天,依感染的瘧原蟲種類有所差異。若有使用預防性藥物則最晚可能延遲數月到1年才出現症狀。典型症狀為間歇性寒顫、發燒、冒冷汗,也可能伴隨頭痛、背痛、肌肉痛、噁心嘔吐、下痢、咳嗽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黃疸、脾腫大、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甚至死亡。
如何預防瘧疾
瘧疾疫區集中在熱帶及部分亞熱帶地區,包括:非洲、中南美洲、東南亞、南亞及大洋洲島國,但有些都會及觀光地區由於公共衛生環境較佳並非皆為疫區,詳情可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Malaria)查詢。
預防瘧疾可分為個人防護與藥物預防:
- 個人防護措施:避免蚊蟲叮咬。
- 避免在黃昏到凌晨這段瘧蚊活動的高峰期外出。
- 穿著淺色長袖的衣褲、長襪及包鞋,裸露部位可使用含有DEET (N,N-diethyl-3-methylbenzamide;又稱「待乙妥」、「敵避」;此為藥局才可販售之指示用藥)成分的防蚊藥劑,並按照包裝說明按時補擦。
- 選擇有紗門紗窗且衛生設備良好或有空調設備的旅店,睡覺時使用蚊帳,並檢查蚊帳是否有破洞。
瘧疾預防用藥使用建議
藥名/含量 |
預防性投藥方式(成人劑量) |
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
Doxycycline
每膠囊含100 mg |
。每日一次,每次1粒
。抵達高風險區前1~2日開始服用
。離開高風險區後繼續服用28日 |
。 皮膚光敏感性(建議加強防曬)、胃部不適,長期服用可能增加陰道念珠菌感染機率。 |
Atovaquone-proguanil
每錠含(atovaquone 250 / proguanil 100 mg) |
。每日一次,每次1錠
。抵達高風險區前1~2日開始服用
。離開高風險區後繼續服用7日
。 |
。頭痛、噁心、嘔吐、胃痛、腹瀉、食欲不振,少數會出現焦慮、心悸,如皮膚出現紅疹、發癢,應立刻停藥並諮詢醫師。 |
Mefloquine
每錠含250 mg |
。每週一次,每次1錠
。抵達高風險區前2-3週開始服用;若不及提早1週,亦可於抵達高風險前3天,每天服用一次,抵達後恢復每週服用一次
。離開高風險區後繼續服用4週
。 |
。噁心、嘔吐、暈眩、失去平衡、頭痛、失眠、嗜睡,如皮膚有出疹,應立刻停藥並諮詢醫師;出現焦慮、憂鬱、心神不寧等副作用時,建議停藥,並諮詢醫師改用其他預防藥物。
。 需駕駛車輛、飛機、操作機械、深海潛水等需細膩協調動作者,應特別留意暈眩、平衡失調等副作用,如出現副作用,建議諮詢醫師改用其他預防藥物。 |
Hydroxychloroquine
每錠含200 mg |
。每週一次,每次2錠
。抵達高風險區前2週開始服用
。離開高風險區後繼續服用4週 |
視力模糊、皮膚發疹、搔癢、噁心、下痢、頭暈,如出現視力異常(如視野出現暗點或環狀光圈、色彩視覺異常等)應立刻停藥並諮詢醫師。 |
其他注意事項
- 離開疫區後須依照藥物種類按時間繼續服用預防藥物,以預防感染症發生。
- 旅遊期間或離開疫區後一年內,若出現間歇性發熱、發冷或其他類似流感症狀,應迅速就醫,同時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曾否服用藥物,供診斷與治療參考。感染後若延誤治療,可能會致命。
參考文獻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 Paul M Arguin et al. Prevention of malaria infection in travelers. In UpToDate, Waltham, MA, Jun 2017.
- 臺大醫院藥劑部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