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保健園地

 健康營養補給站-遠離高血壓--得舒飲食
 癌症病人血球低下的生活照護
 常見用藥Q&A
 讀者Q&A
 【優質安心守護】被針扎到一下沒關係嗎?---談預防針扎及針扎後之處理(病人家屬篇)
   
 前期保健園地



 

 



癌症病人血球低下的生活照護
內容下載 :
 

血球低下是癌症治療常見的副作用,主要發生在接受過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病人,因治療後造成骨髓的破壞及身體免疫功能的降低,容易造成白血球、紅血球或血小板的減少。

一、 何謂血球低下呢?

白血球減少:
白血球具有抵抗外來病菌入侵的能力,白血球數目下降,會造成身體容易遭受感染,免疫能力也會降低。血液報告中白血球(WBC)數目約低於4000/L,比較容易感染及伴隨發燒的症狀。

紅血球減少:
紅血球的主要成分是血紅素,所以當紅血球減少則會導致血紅素下降,血液報告中血紅素(Hb)男性低於13.5 g/dL;女性血紅素低於12 g/dL,將導致身體容易疲倦及貧血。另外,鐵是血紅素生成的重要成分,部分病人因鐵質在腸道無法吸收,易造成缺鐵性的貧血。

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具有止血的功能,血小板減少,會造成身體容易有出血的傾向,血液報告中血小板數目低於150000/L。

二、 身體出現何種症狀須注意,應告訴醫護人員?

白血球低下的症狀:無外界因素造成的寒顫或不自覺的冒汗,咽喉痛或牙齦疼痛、腹痛或腹瀉、肛門口潰瘍或疼痛、解尿時疼痛有燒灼感或頻尿、咳嗽或呼吸喘、皮膚有發紅、腫、熱、痛(尤其是有傷口、導管或曾經打過針的血管部位)、陰道癢或異常的分泌物等。

紅血球低下的症狀:身體虛弱、頭痛、疲倦、煩躁不安、呼吸喘或心悸以至於無法運動、指甲脆弱易斷裂或蒼白、舌頭潰瘍等。

血小板低下的症狀:1.瘀斑(Petechiae):皮膚出現的小出血點,大小 < 3毫米,按壓不會消失;2.紫斑(Purpura):大小 1 公分到 3 毫米的出血點;3.瘀血(Ecchymosis):> 1 公分的出血點;4.腸胃道出血,大便顏色改變(黑色、紅色);5.咳血;6.出血性中風。

三、 如何預防血球低下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建議以下措施:

(一)預防感染

1.個人清潔
(1)使用肥皂或乾洗手液維持手部清潔。
(2)吃東西前後或泡牛奶與換尿布前後確實洗手。
(3)每日淋浴或擦澡,更換衣服及保持皮膚乾淨,不宜盆浴。
(4)洗澡時要注意身上的導管勿遭水侵入。
(5)注意毛巾的清潔與乾燥。
(6)經常以冷開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與潤濕。
(7)餐後需刷牙漱口,若牙齦出血則用棉棒清潔;勿用牙籤剔牙;若有使用牙線,需用含臘的牙線。
(8)避免與他人共用清潔用品。
(9)處理家中寵物的排泄物應戴手套,處理後須立即洗手。

2.保護皮膚完整性:
(1)勿赤腳走路。
(2)建議使用電動刮鬍刀及定期修剪指甲(避免剪傷手指)、避免使用尖銳物。
(3)若皮膚過於乾燥,可使用乳液保護皮膚。
(4)皮膚搔癢時勿抓傷,勿擠壓痤瘡。
(5)應戴手套或避免修剪鮮花、盆栽,以減少皮膚受傷的機會。

3.食物與飲食:
(1)食物須經烹調煮熟,避免生食及隔餐食用。
(2)儘量選擇需削皮或可剝皮的水果,蔬果應清洗乾淨;勿食用加工水果、乾果、蜜餞類(如葡萄乾、蔓越莓等)及生菌類飲料(如養樂多、優酪乳)。
(3)不建議飲用礦泉水;若家中有使用過濾系統的淨水器,要定時清潔及更換濾芯。
(4)飲食應均衡,攝取足夠的水分,無禁忌者每天水分攝取(含湯、果汁、開水)至少2000~3000 C.C.。
(5)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

4.如廁:
(1)攝取高纖維蔬果,避免便秘導致痔瘡或肛門裂傷,若有痔瘡,每日依醫囑坐浴、每次如廁後需清洗肛門。
(2)如廁前後須洗手,且每日以清水清潔會陰部、肛門。
(3)勿憋尿,大小便後應由前往後(會陰部往肛門)擦拭以防感染。
(4)以衛生棉代替衛生棉條。

5.發燒監測:
(1)每日定時監測體溫,成人若體溫大於38.3℃(兒童大於38℃)或畏寒時,需立刻告知醫護人員或立即返診。
(2)勿自行使用退燒藥。

6.其他注意事項:
(1)避免出入人多場所(如美食街)及接觸感冒的人、外出應戴口罩,口罩更換頻率為每日更換,若潮濕應立即更換,家人有感冒者應戴口罩。
(2)避免與帶狀皰疹、水痘及麻疹病人接觸。
(3)疫苗注射與接受牙齒治療前須與醫師確認身體狀況。
(4)嬰幼兒所使用的奶瓶應消毒,安撫奶嘴及玩具每日須清潔。

(二)如何處理貧血症狀

  1. 自我評估,是否有活動無耐力、呼吸喘、眩暈、頭痛、疲倦、心悸、心跳過速、心絞痛等症狀。
  2. 因貧血易導致姿勢性低血壓,故變換姿勢宜採漸進式、速度放慢,如廁後或改變姿勢,需預防跌倒。
  3. 應適當休息,勿過度活動造成組織需氧量增加。
  4. 可能因貧血引起末梢血液循環較差,造成感覺較遲鈍,故應避免使用電毯與熱水袋,以減少因為血液供應不良,感覺功能受損而有燙傷的危險;洗澡時注意水溫,避免燙傷。
  5. 適當與均衡的營養,建議補充葉酸、鐵質豐富之食物,如綠色蔬菜、水果、牛肉、豬肝等;需要時可諮詢營養師。
  6. 若食慾不好,飯前可以酸性果汁促進食慾(如:檸檬汁、酸梅湯、洛神茶、楊桃汁等),採少量多餐及攝取高蛋白質、高熱量的食物(如:牛奶、奶昔、布丁、冰淇淋、八寶粥、安素、熬高湯等)。

(三)如何預防出血:
1.顱(腦)內出血的預防
(1)避免用力解便,以預防腦內壓上升,需要時可使用軟便劑。
(2)居家環境收納整齊,避免碰撞或跌倒而撞擊頭部
(3)有頭痛、嘔吐、昏睡、神智混亂情形要立即就醫。

2.腸胃道出血的預防
(1)攝取溫和、軟質、無刺激性的食物。
(2)鼓勵病人多攝取水分、高纖維蔬果。
(3)每日觀察大便顏色及性質,若有異常(黑色或血便)則應就醫。
(4)避免自行灌腸、肛門塞藥、忌量肛溫。

3.口腔黏膜出血的預防
(1)使用軟毛牙刷或棉花棒刷牙,避免使用牙籤。
(2)避免咀嚼堅硬食物。

4.皮膚出血的預防
(1)每日至少一次觀察皮膚變化,詳細檢查全身皮膚是否有出血點或瘀青等現象,若有則主動通知醫護人員。
(2)抽血打針後不要揉、直接加壓5-10分鐘以上,直到不再出血。
(3)勿赤腳走路。
(4)建議使用電動刮鬍刀及定期修剪指甲(避免剪傷手指),且應避免使用尖銳物;嬰幼兒要戴手套。
(5)使用乳液保護乾燥的皮膚。
(6)皮膚搔癢時,勿抓傷丘疹與破皮疼痛的部位,勿擠壓痤瘡。
(7)避免穿緊身衣,或粗糙之紡織品。

5.呼吸道出血預防
(1)清潔鼻孔時,使用棉棒輕輕擦拭,勿用手指摳鼻垢或用力擤鼻,以避免黏膜損傷。
(2)血小板低下時,請勿用力拍痰。

6.預防跌倒
(1)變換姿勢宜採漸進式,速度放慢,如廁後或改變姿勢,需預防跌倒。
(2)避免跑跳之激烈運動。

7.藥物安全
(1)避免自行服用血小板抑制劑、抗凝血藥物如Aspirin、Voltaren類退燒藥。
(2)坊間有許多標榜增進免疫力的營養品(人參、靈芝、當歸、巴西蘑菇等製品),在治療期間如想要食用,應先請教您的主治醫師。因有些藥物和食物會有交互反應,直接影響血液的凝血功能。
(3)若至其他醫院就醫時,須主動告知醫師所服用藥物。

參考資料:

  1. Coates,T.D.(2015). Overview of neutropen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from http://www.uptodate.com/contents/overview-of-neutropenia-in-children-and-adolescents?source=search_result&search=neutropenia&selectedTitle=1~150
  2. Freifeld, A. G., Bow, E. J., Sepkowitz, K. A., Boeckh, M. J., Ito, J. I., Mullen, C. A., . . . Wingard, J. R. (2011).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neutropenic patients with cancer: 2010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52(4), e56-e93.
  3. Oncology Care Home Health LLC. (2010). Oncology Home Care Program¬-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Knowledge Deficit Related to Pancytopenia. Retrieved from http://ochomehealth.com/sample_modules/2011Clinical%20Practice%20Guideline%20Sample.pdf
  4. Schrier, S.L. (2016). Approach to the adult patient with anemia. from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approach-to-the-adult-patient-with-anemia


 

 

護理部護理師 楊琇玲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