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方法的效能
檢驗醫學是臨床醫師在疾病篩檢、診斷與治療與追蹤的重要參考依據,而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雖然不斷有推陳出新的新儀器與方法,但每種檢驗方法的敏感性(sensitivity)與特異性(specificity)都不同,且會依使用的檢驗試劑廠牌有差異性,因此在使用新方法前,檢驗室會先進行驗證評估,選擇適當檢驗試劑將差異降低,而不會造成醫師在臨床參考上的困擾。以下說明何謂敏感性(sensitivity)與特異性(specificity):
高敏感性的檢驗,偽陰性率低,因此結果陰性時越能排除得病;而高特異性的檢驗,偽陽性率低,因此結果陽性時越能確認得病。以流感快篩檢驗為例,其特異性可達90-95%,因此快篩結果陽性時,幾乎能確認受到流感病毒的感染;但快篩檢驗的敏感性卻只有50-70%,陰性結果並不能用來作為排除流感病毒感染,仍是必須依患者的臨床症狀來加以判斷。最佳的檢驗方法當然是有病的人檢驗結果都是陽性,無病的人檢驗結果都是陰性,但實際上,大多數的檢驗方法是無法同時兼顧兩者,只能依據臨床上的需求來選擇檢驗方法。
參考值
民眾在拿到一份檢驗報告時,通常是以結果是否落在參考值內來當作是否正常的判斷,但多數人並不清楚參考值是如何訂出的。參考值(reference range),又稱生物參考區間(biological reference interval),是指健康族群中有95%的人所測出的檢驗值都會在這個範圍內,另有5%健康人的檢驗值會在參考值之外,因此結果異常也不代表身體就有病,尤其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非常多,例如年齡、懷孕、採檢時間、壓力、食物或藥物的干擾等,都可能造成檢驗結果的異常,因此有時重新再檢驗常常是必要的。
因此看到異常的檢驗報告時,建議您尋求專業的協助,醫師除了參考檢驗報告外,還會綜合臨床症狀與各項資訊,如影像檢查、過去病史、家族史等,作出準確的判斷與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