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保健園地
 
 
     
   前期保健園地
 
 

 

 

 

 

 

 

 

:::


【優質安心守護】病人辨識我會應
內容下載 :
 

案例
麗莎阿嬤年紀大了,走路的時候膝關節都會隱隱作痛,醫師建議置換人工膝關節,所以安排了住院手術。手術完當天晚上,因為焦慮還有術後的不舒服,喬琪護理師都耐心的說明還有提供親切的照護,所以在麗莎阿嬤心裡留下了一個好印象。

晚上吃完飯後,喬琪護理師拿飯後的藥到病房給麗莎阿嬤,「請問您的姓名?還有出生年月日?」並看了看麗莎阿嬤的手圈,麗莎阿嬤狐疑地想說,昨天不是才自我介紹過嗎?怎麼今天又要再說一次,可能是喬琪護理師照顧太多病人忘了,於是回應「我是亞麗莎,生日是1950/3/24」並接過了喬琪護理師的藥。

隔天晚上吃飽飯,喬琪護理師又到病房來發藥,「請問您的姓名還有出生年月日?」麗莎阿嬤終於忍不住開口,難過的說:「我是亞麗莎啊!我已經在這裡住了好幾天了,妳怎麼把我給忘了?」喬琪護理師趕忙解釋:「麗莎阿嬤,我不是忘了,只是為了安全起見,在發藥或進行治療處置前,我們都會再三地確認您的身分,這些步驟都是為了要確保對的處置用在對的人身上。」麗莎阿嬤方才恍然大悟,「對對對,多虧你們的細心把關,我們在住院期間才可以獲得這麼安心的照護。」

為什麼很重要呢
美國醫療機構評鑑聯合會所訂定之國際病人安全目標,強調「改善病人辨識之準確性」,指出加強病人辨識的正確性,可以杜絕醫療程序中,因病人錯誤所衍生的不良事件發生。為加強病人辨識作業落實執行,建議所有醫護人員及相關工作人員,均須對病人辨識作業程序達成共識,以避免病人辨識錯誤造成的不良事件發生。

醫院做些什麼

  1. 醫院提供住院、急診病人配戴手/腳圈;手術病人配戴粉紅色手術手圈。此外,住院病人的病床上方備有床頭卡以輔助病人辨識。
  2. 醫療人員對病人進行處置、照護前,如侵入性檢查、給藥、採檢體或輸血等,均至少以病人姓名與出生年、月、日等二種以上資料進行辨識,特殊情況無法取得出生年、月、日時,則以病歷號碼,不詳人士以急診流水號替代之。
  3. 醫院建立各種把關機制,以給藥安全為例,藥品採用UDD (單一劑量給藥制度),病人所服用之藥品經由藥劑人員調配成單一劑量包裝,按照標籤所指示之病人、藥名、服藥時間、劑量、途徑給藥;另外,在執行侵入性處置或手術前進行Time-out(暫停)確核步驟,確認病人、術式、部位、文件、設備、抗生素都正確,透過以上確認病人的步驟來確保治療及處置用在“對的人”身上。

有您參與更好
如果您是病人—

  1. 手圈配戴後,不要任意除去,因為手圈是辨識工具,醫療人員要核對手圈內容,如:病人姓名、病歷號、出生年月日及其他特殊的辨識標記。
  2. 醫療人員進行處置、照護前會詢問您的姓名及生日,請記得要回應,共同參與病人辨識。
  3. 五個保障就醫安全的項目-
    Ask question:有任何問題應該問清楚
    Medications:對所服用的藥物要有所認識
    Test results:對所檢查的結果應該有所了解
    Choosing a hospital:就醫前應該慎選醫院,並對該醫院有所了解
    Surgery:確認對所要進行的手術有所了解

如果您是照顧者—

  1. 發現病人的手圈有鬆脫或資料模糊時,應告知醫護人員即時處理。
  2. 協助並參與病人辨識我會「應」,如遇到無能力回答或意識不清病人,醫療人員會詢問陪伴親屬,並核對手圈上的病人姓名與出生年月日進行辨識作業。


 

品質管理中心護理師 謝明芫
品質管理中心副主任 黃嗣棻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