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特別企劃
發燒話題
 
*
豆干豆腐乳染二甲基黃-違反GRAS及UOT通則!  
 
*
隨著年紀建立的腸內菌落有助於B型肝炎病毒的清除  
 
醫事人員介紹
 
 
醫療團隊
 
*
     
     
   前期發燒話題
   前期醫事人員介紹
   前期醫療團隊

 

 

 

 

 

 

 

 


隨著年紀建立的腸內菌落有助於B型肝炎病毒的清除
內容下載 :
 

B型肝炎是由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所引起,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者就是B型肝炎帶原者,臺灣每年約有七千人死於肝癌,其中約有6至7成是B型肝炎引起的。在臺灣地區民國73年以前出生的成年人,每5人就有一個(即約15%~20%)是B型肝炎帶原者。因此全臺灣目前大約有三百萬個同胞是帶原者。

成年人接觸B型肝炎病毒後95%都可自行痊癒,只有不到5%的病人會變成終生帶原,但是新生兒或是兒童接觸此病毒則往往造成慢性感染。顯示肝臟清除B型肝炎的免疫能力隨年齡而發育完成,但是造成此一差異的原因在此之前醫界並不清楚。為了研究這個現象,臺大醫學院團隊7年前開始著手設計動物試驗模式。

由於肝臟和其他臟器不同,除動脈之外,有四分之三血流來自腸胃道匯流的門靜脈,所以猜想腸胃道提供這誘導肝臟免疫發育的訊號。新生兒生出後開始進食,就自外界引入共生細菌,兩、三年後才建立穩定的腸內菌落。時程與肝臟清除B型肝炎的免疫能力年齡而發育完成相符。而近年來,共生腸內菌已證明是誘導身體其他器官免疫系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團隊以小鼠模式,研究腸內菌落之建立,與肝臟清除B型肝炎的免疫能力的關係。

臺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將帶有B肝病毒序列的載體注入不同年紀的小鼠體內。研究發現成熟小鼠(12周齡)可在注射6星期內清除病毒,但年輕小鼠(6周齡)在注射26個星期後仍有病毒留存。若在年輕小鼠飲水中加入廣效型抗生素清除腸內共生菌,則小鼠成熟後失去清除病毒的能力。進一步研究發現,免疫受體(toll-like receptor 4, TLR4)有缺陷的小鼠不論任合年齡,都可以清除B型肝炎病毒。

根據這些結果推測:年輕小鼠的肝臟受免疫受體TLR4的調節對B型肝炎病毒有耐受性;隨著年齡增加,腸內共生菌發育與成熟後會活化成鼠免疫反應,造成病毒清除。這些結果顯示,清除B肝病毒的能力可能與隨著年紀而建立的腸內菌有關。結果對於了解及減少新生兒轉變為慢性B肝帶原者, 指出了新的方向。這一研究成果已經刊登在今(2015)年2月2日先以電子版刊出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彙刊(PNAS)」。

臺大醫學院副教授 王弘毅
臺大醫院內科部教授 陳培哲
臺大醫院內科部教授 陳定信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