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 日,臺大醫院完成第1000例機器手臂手術,達成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的重要里程碑。本院自2012年開始使用機器手臂手術系統,在兩年多期間即完成1000例手術,其中包含了一般外科229例、胸腔外科130例、大腸直腸外科97例、心臟外科98例、耳鼻喉科110例、泌尿科263例以及婦產科73例等七大領域,是臺灣所有裝置機器手臂手術系統的醫療機構中發展最為全面的。
臺大醫院也開發出在亞洲屬於自己的術式,如機器手臂活體右肝捐贈手術以及機器手臂腎臟移植手術,不僅為臺灣醫療界寫下了新的一頁,也讓更多病患因此受惠。臺大醫院機器手臂手術團隊的優異成就,更榮獲今年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的肯定。
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系統為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微創手術系統。近十年來,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系統已在全球許多國家中廣為使用,包括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家,全球已執行超過百萬例手術。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系統能讓外科醫師進行更複雜、更高精準度的手術,進而突破傳統手術及傳統腹腔鏡手術時所遭遇到的困難;其可透過3D立體超高解析度視覺影像,模仿人類手腕關節設計的手術器械,進行精密準確且直覺反應的操控。
由於機器手臂手術可有效減少病患失血量、縮小傷口、降低疼痛、縮短住院天數、降低術後感染風險、使患者術後恢復速度較快,達到相同或更好的預後效果,因此臺大醫院外科系各科別運用組織緊密的小組,搭配完整的訓練過程,使得臺大醫院能在短短2年多的時間裡成就多專科並行發展的先進趨勢。
臺大醫院機器手臂手術團隊的重要里程碑,包括:
- 2012年外科部完成機器手臂腎臟移植手術,患者的傷口只有9公分長,是傳統手術的一半。
- 2012年耳鼻喉部完成經髮際線機器手臂頭頸腫瘤切除手術。將頭頸腫瘤的手術傷口隱藏於無形,為至今眾多手術技法中唯一可移除腫瘤而術後不於頭頸部外觀可見處留下疤痕者。
- 2013年外科部利用機器手臂微創手術,完成活體肝臟移植捐肝手術,捐贈者傷口只有傳統手術所留下大傷口的五分之一。
- 2014年外科部完成直腸癌切除及會陰肛門重建手術,傷口較傳統20公分的手術傷口縮小至4個小傷口及1個約5公分的傷口。
11月24 日臺大醫院完成的第1000例機器手臂手術,是一位81歲的王伯伯,平時不菸不酒也不運動,身材屬於中心型肥胖,BMI 30,自半年前開始發現大便有血,並且變細,因此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大腸癌。因王伯伯已經81歲,考慮到手術後的恢復情形,王伯伯決定接受機器手臂手術進行腫瘤切除,術後恢復良好。
在11月24 日本院同時也完成了第1001例的機器手臂手術,是位年輕粉領電腦工程師,平日上班忙碌工作壓力大,加班更是免不了,是位標準的「老外」-三餐老是在外的外食族,少菜多肉的飲食結果,雖然平日保有運動習慣,也無家族病史,但在今年的健康檢查中發現大便有潛血反應,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確診為大腸癌,經醫療團隊以機器手臂手術切除腫瘤,術後恢復良好。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人數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但大腸瘜肉(腺瘤性瘜肉)發展到大腸癌的時間需時5-10年,若能遠離大腸癌危險因子(不當飲食、不運動、抽菸、喝酒以及腰圍過大),並定期篩檢,大腸癌是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癌症之一。
除了前述大腸直腸外科等七大領域外,未來臺大醫院亦會積極在手術服務項目上擴展術式,藉由外科醫師精湛的技術與精準的手術技術,帶給病患更安全及安心的醫療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