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特別企劃
發燒話題
 
*
認識及預防禽流感  
 
*
吉羊納福 鄉野健康素食年菜  
 
醫事人員介紹
 
 
醫療團隊
 
*
     
     
   前期發燒話題
   前期醫事人員介紹
   前期醫療團隊

 

 

 

 

 

 

 

 


認識及預防禽流感
內容下載 :
 

禽流感於上個世紀就被發現會感染人類,但在人類之間的傳播能力很低。後因從2003年起陸續於多國出現人類嚴重的病例而開始被重視。近日臺灣、中國大陸及其他地區陸續報告禽鳥爆發禽流感疫情,除造成經濟上損失外,亦引起社會一陣恐慌。本篇文章將提醒民眾如何保護自己及家人遠離禽流感病毒感染,並免除一些不必要的疑慮。

禽流感與一般流感有什麼不同?

流行性感冒和禽流感都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流感病毒有很多種類型,除了會在人類之間散播並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狀外,有一些A型流感也會感染鳥類和家禽(如鷄鴨鵝),而被稱為禽流感病毒。這些病毒並不會輕易傳染人類,然而,其中某些病毒經過突變後可能偶爾會由禽鳥感染人類或其他物種,如H5N1、H7N7、H7N3、H7N9及H9N2等。根據禽流感病毒引起禽類疾病之嚴重程度,可分為高病原性及低病原性兩種。

感染禽流感會有什麼症狀?

人類及禽鳥感染低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後,絕大部分不會發病或僅出現一般較不嚴重的呼吸道症狀,例如輕微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痛、結膜炎等。但若感染高病原性病毒(如H5N1),就有比較高的機會出現嚴重的病徵,如嚴重的呼吸道感染(例如肺炎),甚至呼吸衰竭、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

日前媒體報導的養殖場禽流感疫情,是否會傳染人類?

目前臺灣有三種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包括新舊H5N2病毒及首次出現的H5N8。依世界各國調查顯示,至今尚未有H5N2及H5N8病毒感染人類的報告。但民眾還是要做好預防並注意自身的健康。

要如何避免禽流感感染?
人類感染禽流感都是因接觸禽鳥而引起的,民眾只要把握「六不」、「三要」的原則,就能有效預防禽流感:

※六不

  1. 「不」靠近、接觸、餵食候鳥及一般禽鳥。
  2. 「不」至禽流感流行地區參觀禽鳥的養殖或展示。
  3. 「不」購買來路不明之禽鳥肉品。
  4. 「不」碰觸、販售、購買及攝食罹病禽鳥。
  5. 「不」自行宰殺禽鳥。
  6. 「不」生食禽鳥類製品(包括蛋類及相關產品)。

※三要

  1. 「要」勤洗手:接觸禽鳥肉類、排泄物及生雞蛋後,要以肥皂洗手。
  2. 「要」熟食:禽流感病毒不耐熱,56℃加熱3小時、60℃加熱30分鐘或100℃加熱1分鐘即可殺滅,故雞肉、雞蛋均要熟食。
  3. 「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和休息、減少壓力。

參考資料:
臺北巿政府衛生局 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36&mid=442&itemid=33630

 

內科部感染科主治醫師 胡婉妍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