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兒童專欄
小朋友臉色白蒼蒼,氣虛?貧血?
如何讓孩子樂於說實話—談親子關係與孩童說謊問題
     
 
 
 
前期兒童專欄
 
 
     

 

 

 

 

 

 

 

:::


如何讓孩子樂於說實話—談親子關係與孩童說謊問題
內容下載 :
 

「小勳每次不想寫作業都會騙人說:『作業都寫完了,沒有作業』。之前表情會露出破綻,總是被我們抓到,但現在他學會了『面不改色』,不管我們怎麼問,他都一臉堅持」。小勳的媽媽苦惱地說,這種狀況下,拆穿也不是,不拆穿也不是,該如何是好呢?孩子為何會說謊呢?

孩子會說謊,可能有多種原因。幼兒在認知發展尚未成熟時,可能會說出「無意的謊言」,像是「昨天我和聖誕老公公坐雪橇去送禮物」。這種狀況可能只是孩子分不清楚真實與想像。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漸能區分真實與想像,也漸能體察他人的想法與意圖,也就可能因此而刻意說出與事實不符的話。一般而言,若孩子刻意隱瞞或是欺騙,就需要去探討內在動機。

說實話,不行嗎?
孩子通常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選擇說謊,多了解孩子說謊背後的可能原因,有助於在遇到狀況時更快了解孩子的動機,進而幫助孩子「說實話」。常見的原因有:害怕懲罰/讓父母失望、想吸引他人的注意、白色謊言/保護別人、模仿他人等原因而說謊。

害怕懲罰/讓父母失望
「你為什麼不聽話,已經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別人家的小孩都可以做到,為什麼就你不行!」「你竟然做出這種事,罰你一星期不准…」。這是很多家長曾氣沖沖地與孩子說過的話。試想,如果孩子想到這是坦誠的結果,他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不說謊?

想吸引他人的注意
「媽媽,我今天考100分喔」、「爸爸,我今天比賽得了冠軍」。想想孩子興高采烈地告訴您這些事時,臉上雀躍的表情。為什麼孩子會這麼高興?無非是預期可以得到家長的讚美。然而,如果孩子只有在特定表現下才能得到讚美,當標準過高時,孩子可能就會想要透過說謊得到大人的正向關注。

白色謊言/保護別人
通常這是較不容易被苛責的理由,有時甚至是某種社交能力或關懷他人的表現。像是當有人覺得自己長得胖時,我們會顧及他的感受而表示「不會呀,還好啦」。或是有些孩子為了避免兄弟姊妹被處罰,表示犯錯的是自己等。出發點是關心別人的感受或想保護別人。

模仿他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如果在生活中常見到他人不誠實的行為,且又看到對方因此得到正向的結果,孩子可能會想「試試看」。此時,如果周遭人們未正視該狀況,則孩子可能會慢慢習得這個態度,漸漸養成隨口說謊的習慣。

孩子說謊的原因很多,上述僅部分舉例。重要的是,家長在處理孩子的說謊問題時需開放思考各種可能性,才能真正貼近孩子的狀況。進一步處理,協助孩子樂於說實話。

如何讓孩子樂於說實話?
想想我們過去的經驗,什麼時候不願意說真話?有沒有想過「如果今天事情是…,我就不用說謊了」。事實上,不論遇到什麼樣的狀況,不變的是—當說真話是會被接納的,我們就不必說謊」。欺騙別人是一件很累的事,如果沒有特定原因,相信一般人不會想要無故欺騙別人。當孩子的認知發展到一定程度、開始了解他人的想法時,會學習根據他人的反應調整自己的行為。當孩子「在意」對方的反應,但又想不到其他方式改變時,有時候就會選擇說謊以逃避「說實話的代價」。

如果今天孩子說謊了,我們先不用太大驚小怪,想一想怎麼處理才能傳遞誠實的觀念。讓孩子透過這次經驗學習到更好的因應方式。

第一步:做個言行一致的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家長的行為或態度對於孩子有非常大的影響。當孩子們天天看著家長有意無意地不說真話,會潛移默化地吸收、內化這種應對事務的態度。試想有一天當我們要求孩子不能說謊時,孩子回應:「你上次還不是…」,那我們又要如何?因此,在要求孩子誠實前,家長要先做到言行一致。

第二步:傾聽與同理
發生事情時,我們首先要先試著了解狀況。向孩子傳達「我想了解你、我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給孩子一個說明、傾訴的機會。傾聽時,先不預設立場,想想各種可能性,並嘗試「聽懂」孩子想要表達的內容。讓孩子覺得被信任及理解,比較可能誠實表達。重點是要了解孩子真正擔心的是什麼,針對此點進行調整,未來才較可能減少孩子說謊的狀況。

然而,當我們確知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或是明顯在說謊時,有時候會很難控制生氣的情緒,而我們生氣的態度會讓孩子更不敢說真話。因此,當發現自己的情緒已經快失控時,可以先深呼吸,或是告訴孩子自己需要離開現場冷靜一下,等情緒穩定時再處理。

第三步:接納與處理
當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後予以接納,並基於事情已發生的狀況下,討論如何補救,了解是什麼原因困擾了孩子。家長也可透過這個情況反思是否給予孩子過高的標準或期待?在孩子已經知錯的情況下可以和他討論他的困難,以及後續的處理方式,達到親子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結果。

進一步肯定孩子即使覺得害怕,仍願意面對問題。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誠信是被重視的,未來更有可能願意說實話。

第四步:傳達信任及誠實的價值
平時在生活中就要向孩子說明誠實的價值,並且讓孩子明白不說真話只能暫時地逃避壓力,但最後仍要面對。向孩子傳達信任以及溝通的意願,才能讓孩子願意說實話。

另一方面,若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會逐漸開始尋求同儕認同及培養自主性,家長的心態及管教方式需要有所調整。這是個讓孩子去碰撞、學習的年紀,過程中一定會有做得不那麼好的地方,但只要沒有太大的傷害,都是成長的契機。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權,協助孩子了解底限並給予一定程度的自由。也需接受孩子不一定願意將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告訴大人。若仍擔心孩子的行為,可以真誠地向孩子表達我們的感受。信任孩子的判斷,並永遠做孩子精神上的後盾。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如何做出適當的選擇及對自我負責。

最後,要讓孩子樂於說實話,生活上就需有良好的親子溝通。當孩子平時習慣與我們分享生活的點滴,遇到狀況時就比較可能願意向我們坦誠。然而,如果孩子說謊已成習慣,且親子關係不佳,以致家長難以協助孩子調整,則建議另外尋求專業協助,以期協助親子雙方建立彼此接納、關懷的互動關係。


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謝雅琪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