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一早來說:我奶奶昨天扭到腳,只能扶著牆壁一拐一拐的走,她一個人住,為了預防跌倒,我想去醫療器材店買助行器給她用,可是不知道如何選擇與使用?聽說有些老人,因選擇不適當或不正確使用助行器,反而造成傷害。到底助行器的選擇與使用應注意甚麼?
助行器常用於因年老、中風、下肢受傷或是手術後不良於行時,為了提升病人的自我照顧能力及避免受傷肢體(患肢)負荷身體重量,建議使用助行器讓病人患肢不負重,以幫助病人下床活動及患肢復健。以下介紹助行器的選擇、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使用前的注意事項
使用助行器前,可讓病人加強手臂力量的訓練,如舉重運動(可拿裝水寶特瓶、沙袋、捏皮球)、練習正確平衡站立(抬頭、挺胸、背挺直並正視前方)及增強腿部肌力運動如直抬腿運動、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等。
助行器的選擇
助行器外型呈ㄇ字型,底面積寬大穩定,可支撐使用者體重,大多使用於下肢較無力或平衡能力不佳者,但注意助行器無法使用在樓梯或不平地面上。而在選用助行器前應先評估使用者的手臂肌力及平衡能力,以選擇合適的助行器。市面上助行器的種類有許多,較常用的類型有三種:固定式助行器、左右交叉型助行器、滾輪式助行器。
(一) 固定式助行器,有標準型(圖一)及階梯型(圖二)兩種,標準型助行器適用於手臂力量足夠及平衡感較好的病人。階梯型助行器適用於病人下肢力量較差,但手臂力量足夠的病人。
(二) 左右交叉型助行器,構造與標準型助行器相似,可左右交替前進,使用者不需將助行器抬起,此種助行器適用於手臂較無力及平衡感較差的病人。
(三) 滾輪助行器(圖三),包括前滾輪式及四輪式,前滾輪式之設計可讓使用者直接推行,後側膠墊可增加穩定性,因此適用於手臂無力平衡感較差者。四輪式因容易滑動,適合身體活動功能較佳者,不建議平衡感差者使用。
以珍妮奶奶目前的狀況,平時體力不錯,若只是為了自我照顧方便、行動支持,建議一般標準型助行器即可。
|
|
|
圖一 固定式助行器 |
圖二 階梯式助行器 |
圖三 前滾輪助行器 |
助行器正確使用的方法
(一) 調整個人合適之助行器高度
當使用者直站立時,雙手自然垂於兩側,而手腕處與助行器握把齊高時,為助行器正確的高度。此時,使用者握住助行器握把,雙手肘會自然彎曲成15-30度角。因此買回助行器後應協助使用者調整助行器的高度,助行器高度的調整處在助行器四支腳處(圖四)。
|
|
圖四 助行器高度調整處 |
圖五 助行器收開按鈕處 |
(二) 步行的方法
1.固定型助行器(或前滾輪式):可使用三點步態或四點步態行走。
(1)三點步態:適用於使用者某下肢完全無法負重之狀態(如骨折、疼痛、外科術後需求)。步驟為病人站於助行器內,將身體重量放於健肢及助行器上(患肢不著地)→助行器向前移動約一手臂長→重心向前,雙手用力支撐身體重量,健肢向前移動約20公分,站穩後再繼續前面步驟。
(2)四點步態:適用於使用者患肢可負重的狀態。步驟為病人站於助行器內,仍將身體重量放於健肢及助行器上→助行器向前移動約一手臂長→患肢向前移動20公分→重心向前,雙手及患肢支撐身體重量→健肢向前移動約20公分,站穩後再繼續前面步驟。(圖六)
|
圖六 四點步態行走步驟 |
2.左右交叉型助行器:可使用二點步態或四點步態行走。
(1)二點步態:適用於使用者四肢肌力及平衡感較差之狀態。步驟為病人站於助行器內,身體重量放於雙手及雙腳上→移動右手同時左腳往前移動→移動左手同時右腳往前移動。
(2)四點步態:適用於使用者患肢可負重及中度以上平衡感差的狀態。步驟為病人站於助行器內,身體重量放於雙手及雙腳上→移動左手→右腳(患肢)往前移動→移動右手→左腳往前移動。(圖七)
|
圖七 左右交叉型助行器四點步態(左手→右腳(患肢)→右手→左腳(健肢)) |
提醒事項
由於珍妮奶奶已經70歲又獨居,為了預防她跌倒,最好採用的方法就是四點步態,動作不宜太快。另外居家中走道一般會較為狹窄,因此要先清除走道的障礙物,鞋子應穿著平底有止滑功能的包鞋。還有當要使用助行器時,打開助行器一定要聽到「卡」一聲,確認助行器確實已固定卡好,並注意勿壓到圖五的按鈕造成活動時助行器不穩現象,而助行器使用久後,底部橡膠容易磨損、破裂、脫落,若有發現也請盡快維修更換,以避免意外發生,若仍有不明瞭處可以詢問醫護專家意見。
參考資料:
1. 臺大醫院骨科病房(2013)・助行器使用法之護理指導・取自臺大醫院護理部內部網站。
2. 鄧之宜(2012年8月)・步行輔具的評估、選用與使用方法・台灣老年學論壇,15。取自https://www.iog.ncku.edu.tw/riki/riki.php?act=edit&id=TGF15&rev=&CID=1
3. Bradley, S. M., Hernandez C. R. (2011). Geriatric assistive devices. 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84(4), 405-411.
4. Duesterhaus, M. A., & Duesterhaus, S. (2010). Patient care skill
(6th). New Jersey: Person edu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