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憂鬱症真正的原因尚未確認,可能與腦部或體內某些化學物質失去平衡有關,也可能與老人因角色人際關係的改變、退休失去能力與權威、擔心失去配偶、與下一代的共容傳承、權力及決定權的喪失及不再有撫育權,害怕被放棄等因素有關(洪、陳,2008)。因此,老人心理情緒的改變常被認為是老化的現象而被忽略。老人憂鬱症會降低生活品質,加劇依賴的程度,是一種慢性疾病,影響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社區老人,甚至增加醫療費用的支出(Enola, Hasche, Nancy, Martha, & Grace, 2008)。確定有健康運作問題者,約 40% 有情緒問題如悲傷、孤獨、憂慮、厭倦,而記憶問題、財務、家庭和衛生保健問題也很常見。一些老人憂鬱的徵兆包括持續悲傷的感覺、無助感、低自尊、覺得自己不如人、罪惡感、想要自殺等。
下列簡單的問題是做為老人憂鬱症的篩檢:
題目 | 分數 | |
1 | 0 | |
基本上,您對您的生活滿意嗎? | 否 | 是 |
您是否常常感到厭煩? | 是 | 否 |
您是否感覺您現在活得很沒有價值? | 是 | 否 |
得分 |
只要得分達「1分」,則需以老人憂鬱短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short-form / GDS short-form),做進一步的評估,此量表共15題,主要是問人們在過去一星期內對一些事物的感受,答案沒有對與不對。
是 | 否 | 評估項目 |
---|---|---|
1. 你基本上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嗎? | ||
2. 你是否已放棄了很多以往的活動和嗜好? | ||
3. 你是否覺得生活空虛? | ||
4. 你是否常常感到煩悶? | ||
5. 你是否很多時候感到心情愉快呢? | ||
6. 你是否害怕將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呢? | ||
7. 你是否大部份時間感到快樂呢? | ||
8. 你是否常常感到無助? | ||
9. 你是否寧願留在院舍/家裡,而不出外做些有新意的事情? | ||
10.你是否覺得你比大多數人有多些記憶的問題呢? | ||
11.你認為現在活著是一件好事嗎? | ||
12.你是否覺得自己現在一無是處呢? | ||
13.你是否感到精力充足? | ||
14.你是否覺得自己的處境無望? | ||
15.你覺得大部份人的境況比自己好嗎? |
題號:2, 3, 4, 6, 8, 9, 10, 12, 14, 15回答「是」,得一分。
題號:1, 5, 7, 11, 13回答「否」,得一分。
得分越高顯示受訪者的憂鬱狀況越明顯,總分達 8 分或以上,顯示受訪者可能有憂鬱症,需轉介老人精神科作進一步診斷及評估。
老年憂鬱症的症狀
可分為典型及非典型,典型又分為輕度及重度。輕度症狀不會有太明顯的憂鬱情緒表現,而是容易表現情緒不滿、容易有挫折、焦慮不安、凡是看不順眼、易發脾氣、煩躁不安等,有時也會有睡眠障礙、不易入睡、易醒等問題。
重度症狀會有明顯的情緒低落、易哭泣流淚、社交退縮、對社交活動提不起興趣、活動量減少,可能整天躺著,因進食量減少,體重下降、說話反應慢,顯得呆滯遲鈍等。在睡眠方面會出現早睡型的失眠,甚至有悲觀的念頭,產生自殺的意念。
老人憂鬱症的治療
老人憂鬱症是多種原因合併造成的,所以對憂鬱症的治療,需要多方面進行。除了用藥物治療腦病變以外,也需要配合心理方面的治療,兩者不可或缺。
藥物方面:
藥物的治療原則要遵循「低劑量開始,再緩慢增加」,盡量選擇副作用較少的藥物,使用抗憂鬱劑、鎮靜劑、安眠劑等精神用藥平衡腦內的化學物質。
心理治療方面有認知行為治療和人際關係治療(Cahoon, 2012):
認知行為療法:短期心理治療的形式,家人參與老人的日常生活和老人一起工作可以使病人學習技巧,改善其行為和情緒。此方法已被發現在中老年人治療憂鬱症是有效的。懷舊治療、短暫的心理動力學治療,對中老年人治療急性重度憂鬱症是有效的。
人際互動療法:行為技術的改變,認知的現實測試,目的在解決未解決的悲痛、角色轉換、人際角色糾紛及人際缺陷。
情緒管理:
老人心理壓力處理焦點(簡,2004)
- 協助重新找到生命定位,重建對生命的意義。
- 生命回顧歷程,增加老人正向意義的探尋。
問題解決
- 目標在於共同解決當下的困境。
- 焦點模式:自老人生活中,找到過去解決問題的經驗或正向的經驗。
人際關係治療
- 處理當時的人際壓力。
- 協助完成哀傷歷程,協助看到且接受重要他人的正、負面關係。
- 重建新的人際關係與生活重心。
- 人際衝突:調整溝通模式、關係期待,鼓勵表達關係的期待。
- 協助看到及穩住正向自我價值及能力。
- 發展新角色的新技巧。
有效的情緒管理(李、王,2012)
- 學習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打坐、冥想,深呼吸簡單隨處可做,冥想可從腳部到頭部每個地方停留漸次放鬆。
- 正向思考的態度:認知思考的方向對於情緒的影響很大,凡事往正向的方向去想,情緒較正向,鑽牛角尖則容易使情緒偏向負向。
- 接近開心場合:很多老人與別人互動的機會減少,非常需要有人帶來歡笑,歡樂的場合,可維持正向情緒發展,得到良好的生活品質。所以,老人接近開心的人、事、物當然可以讓情緒正向發展。
- 臉部保持微笑:表情可以調整腦部神經的接收,而使人產生不同的情緒。
- 音樂欣賞:音樂能顯著改善病患焦慮感受,臨床可試著運用音樂治療的方式來緩解病人的焦慮,達到人性化的照護。
- 社會支持:退休後有幾位好朋友聊天、談心事是成功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與親朋好友聊天,可以使情緒得到適當紓緩。
- 身體活動:持續身體的活動,可降低老人心臟病及憂鬱症的發生率,更可增強肌肉力量,減少跌倒的風險,對健康及生活品質之提升有良好的助益。
- 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對於學習和記憶十分重要,對情緒穩定有很大的影響。
老人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疾病,接受妥善治療,80%治療後可以有正常、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