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兒童專欄
談手足衝突與處理策略
孩子迷上網路怎麼辦?
 
 
 
 
 
前期兒童專欄
 
 
     

 

 

 

 

 

 

 

:::


談手足衝突與處理策略
內容下載 :
 

身為父母,如果您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對於手足間的競爭與衝突應是不陌生。從年幼時搶玩具,吃飯時計較座位安排或飯菜分配,看電視時爭論轉哪個頻道,乃至上學後比較誰的成績好、誰惹的麻煩少,大大小小的生活瑣事和行為表現,都可能是手足衝突的引爆點。手足競爭除了為著實際的物質或好處,家長的關注與肯定往往也是孩子極力想要獲取的,這都是發展過程中正常的情緒行為表現。然而孩子的競爭與衝突若是愈演愈烈,動不動就做比較、愛告狀,手足間容易陷入緊張和對立的互動模式,甚至相互懷著敵意或出現挑釁、攻擊的言行,影響手足關係和家庭生活,則家長需要了解可能的影響因素,並掌握介入協助的方法。

面對兩個吵架或搶玩具的孩子,家長常見的處理策略之一,是要求孩子「再吵就不要一起玩」或「再搶就沒收玩具」;如此一來孩子可能學到吵架是不好的,甚至是被禁止的。然而人與人相處勢必會有衝突與紛爭,一味地避免或阻絕衝突,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若能適當地引導孩子了解衝突的弊端,例如「搶來搶去誰都無法玩玩具」,有助於引發孩子解決問題的動機。其次,父母需要評估孩子處理衝突的能力,針對不足之處適時提供引導和協助。處理衝突需要具備的能力包括語言理解和表達、延宕滿足、情緒控制、解決問題的策略等等。一般而言年幼的孩子較缺乏相關能力,愈需要家長介入協助。因此當3歲的弟弟動手打了5歲的姊姊,家長可能需要協助弟弟將生氣的原因表達出來,釐清雙方的問題和責任歸屬;例如姊姊搶先按了電梯按鈕,弟弟就生氣打人。接著協助兩人以適當方式表達需求與解決問題,包括溝通和協調彼此的需要,學習認錯、道歉、及原諒。手足間往往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衝突與和解,不斷地練習處理衝突需要的能力與技巧。家長營造一個可以共同討論問題的氛圍,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調整,設定難度適中的行為目標,並適度介入以協助手足達成共識和執行協議,孩子才能在反覆練習中習得這些重要的人際能力。此外,重要的親近家人如父母或祖父母因應衝突的方式,孩子也會在耳濡目染下模仿與學習,因此身教與言教需要並重。

另一種常見的處理策略,是利用衝突情境直接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灌輸「大讓小」或「分享玩具」的概念,提供猜拳或輪流等人際互動規則等。這些人際規則與技巧有時有助於化解衝突,有時也可能引發新的衝突,常見的問題是年長的孩子會抱怨「為什麼總是我讓弟妹?」。此時需要協助孩子暸解制定人際互動規則的原因,引導孩子遵行而獲得正向的溝通互動經驗。由於年長的孩子延宕滿足或調控情緒的能力通常較年幼者佳,因此一般情況下父母傾向要求大讓小,此時協助年長的孩子覺察自己的能力並予以適度肯定,有助孩子配合要求與自我肯定。不過隨著孩子的特質和個別差異、特定情境、及年齡等因素而適度調整規則,避免手足之一方總是習於退讓或要求,可增加溝通互動的彈性,也有利於手足關係的和諧。

當手足間為了獲得家長的關注而頻繁引發衝突時,除了回頭檢視孩子是否少有機會獲得肯定外,家長習慣以比較的方式進行管教也是可能的原因。當父母傾向以「為什麼哥哥都能自動自發,你卻不能?」或「看誰先把作業寫完」等比較或競賽的方式誘發孩子的行為動機,很可能也向孩子傳遞手足是競爭對手的概念,示範與強化了比較的行為,而競爭所帶來的輸贏容易分化手足關係。常常比輸的孩子可能較難發展自尊與自信。家長的肯定若取代了目標行為本身的功能與目的,則孩子不易發展自主性。例如孩子只在父母監視下盡快完成作業,而不懂得把握時間完成份內工作的好處。因此,自幼引導手足共同遊戲與合作,建立維繫正向的手足關係,適時引導手足間認識彼此不同的能力與特質,相互欣賞優點,彼此砥礪以克服或彌補弱點,家長便能帶領孩子以健康的態度面對生活中各種比較與競爭,學習以適當的態度與方式處理衝突。

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張志瑄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