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兒童專欄
《健康魔法學校專欄》健康護身魔法X「天熱活動多喝水,避免日曬多休息」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之簡介與產前檢查
 
 
 
 
 
前期兒童專欄
 
 
     

 

 

 

 

 

 

 

:::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之簡介與產前檢查
內容下載 :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簡稱SMA)被認為是國內常見的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之一。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因為SMN基因缺失造成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退化,使肌肉漸漸萎縮的一種疾病。依文獻報告,各種族群帶因率皆為1/40~1/100。SMA患者發病年齡及嚴重度可分為三型:第一型患者,是最常見的一型,約出生3~6個月內即會出現肌肉無力症狀,在2歲前常因肺炎或呼吸衰竭而死亡。第二型患者,約出生後6~18個月之間出現症狀,下肢無力,無法自行站立,大部分此型患者可存活至4歲以上,需要支持性呼吸治療維持生命。第三型患者,在一歲半以後甚至青少年期或成年期發生症狀,小時候可以自行走路,但成年後,需要倚靠拐杖走路或輪椅代步。

導致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SMN基因位於第5號染色體的5q11.2-q13.3區域。在這個區域有兩個DNA序列非常相似的SMN基因:SMN1及SMN2。SMN1基因製造的SMN蛋白質大部分具有完整功能,而SMN2基因只能製造出非常少量有完整功能的SMN蛋白質,SMN1基因的功能大約為SMN2基因的10倍。因為SMN1與SMN2基因序列非常相似,導致SMN1基因與SMN2基因容易發生缺失或轉換而造成疾病。約95%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包含第一、二與第三型)其SMN1基因發生缺失或轉換,其餘5%則是因為SMN1基因內的突變。若患者的兩套SMN1基因皆缺失,則SMN2基因套數的多寡會決定該病患的嚴重度,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第三型患者比第一型患者具有4套SMN2基因的機率較高,雖然2套SMN1基因皆缺失,因為SMN2基因套數較多,所以發病較遲。

目前本院應用多重聯接探針放大反映(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分子生物技術,對願意自費作篩檢的孕婦提供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帶因檢測,分析這兩段基因序列,可檢驗出大部分(約95~98%)帶因者孕婦,若發現有該基因缺陷的孕婦,將檢查其配偶,若配偶亦為該基因缺陷帶因者,則胎兒有四分之一的可能為罹病者,可以抽羊水作產前診斷,若在產前診斷出胎兒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可以在符合優生保健法條款情況下作人工引產,避免罹病者出生。

婦產部主治醫師 華筱玲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