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兒童專欄
認識蠶豆症
誘發語言發展的親子互動
 
我們在臺大兒醫服務的日子-志工心情分享
 
 
 
前期兒童專欄
 
 
     

 

 

 

 

 

 

 

:::


誘發語言發展的親子互動
內容下載 :
 

孩子還未入學前,親子相處佔據大部分的家庭時間,父母每天陪孩童進食、洗澡、嬉戲,這些相處時刻所出現的每一個眼神或微笑,自然流露的情感交流,就是最好的互動,如果能夠善用每次的互動契機,即能促發情感交流和溝通。

了解自己的孩子
想想孩子在什麼情境下最愛表達呢?通常是越開心的時候表情、身體動作或說話會增加。因此先了解孩子的喜好,以孩子的喜好建立愉快的親子互動,再藉以誘發語言發展。父母可從生活中觀察孩子喜歡和不喜歡的活動,喜歡被抱抱或被搔癢嗎?喜歡哪一類玩具或音樂?在什麼時候最開心?了解孩童的喜好後,選擇孩子愉快或情緒穩定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誘發親子互動了。

如何誘發親子互動
每個孩子的特質都不同,除了細心觀察孩子的喜好外,下列親子遊戲也可作為參考,例如:躲貓貓、搔癢、把孩子舉高、地板翻滾、藏和找物品、吹泡泡、玩球等,都是容易誘發互動的遊戲,父母透過多次練習後就可找出適合自己的親子互動技巧。

增加與孩子互動的技巧

  1. 跟隨孩子的引導,從他喜歡的活動開始:觀察孩子的遊戲內容,加入他的活動。當他正在玩車子時,可以拿另一輛車加入,跟他一起玩車,如果我們馬上要求孩子玩我們要求的玩具,有時候孩子會拒絕,這時候可以先跟隨孩子的引導,再伺機拓展其他玩具。
  2. 保持生動活潑的方式:面對面並以誇大的表情、聲音、動作做互動,較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面對面唱兒歌時,發出動物聲音,假裝要抓他或搔癢他。
  3. 玩笑式的干擾:為了繼續互動,故意製造趣味性。例如:孩子推球前進時,突然被另一輛車子阻撓;一來一往的推球時,突然把球蓋住說「不見了」,這種製造有趣的情境也常能引發持續互動。
  4. 當孩子已經喜歡和我們玩,就可以拓展遊戲的複雜性。

瞭解孩子的溝通能力
當孩子能持續互動,增加了溝通的機會,接下來我們得了解孩子的溝通能力,才能依其能力促進溝通。溝通包括非語言與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包括表情、眼神、伸手、手指等行為,語言溝通可從溝通功能區分需求句、敘述句、問句、肯否定句、選項等。另一方面,也可以從語言發展歷程了解孩童詞彙和對話的能力。

兒童語言發展歷程
6個月:牙牙學語
1歲:有意義的單字
1歲半:使用雙字
2歲:3-5個字的句子;並用表情、語言、眼神、手指來溝通;能簡單問答
3歲:字詞彙已達1000 左右,使用較長句子
4歲:複雜的長句,連續互動的語言溝通
5歲:複雜適當的口語和非口語溝通;文法正確

了解孩子的溝通能力後,依其語言發展能力提供協助:

  1. 如果還沒發展語言溝通,可藉由口腔運動增加發音機會:例如增加須咀嚼的食物、吹樂器(紙笛、哨子等)、吹泡泡或是伸舌、玩唇音。
  2. 增加手勢、眼神的非語言溝通:製造表達的機會,例如:玩具放高處以增加手指指物;或是喜歡玩搔癢遊戲時,突然停止搔癢動作而誘發眼神注視,當有手指或眼神接觸時再給予他想要的物品或遊戲。
  3. 依據孩子的注意焦點,適時加入語言:當孩子指著巧虎時,幫他說出名稱;或是拿湯匙餵玩偶時,除了描述行為「巧虎吃餅乾」,也可以拿另一隻玩偶假裝要搶食物,製造趣味性誘發說「不要」。
  4. 在遊戲中提供選擇的機會:例如一起玩家家酒時,提供不同飲料或餐具的選擇;或是坐玩具車時詢問目的地選項。
  5. 依語言的發展順序學習:如果沒有口語可先教手勢;會口語的則依孩子的能力增加句子的長度,如果只會單字,以單字為基礎加動詞,再堆疊成句子。
  6. 實用的溝通原則:日常生活中喝牛奶、飲料、玩具等需求情境的溝通;或是在扮家家酒遊戲、購物、洗車等孩童常玩的活動中練習對話,當我們能和孩童一起玩時,溝通的內容就豐富了。
孩子是需要被關愛和鼓勵的,父母透過日常的觀察和互動,依孩子的能力在生活中製造學習的機會,不斷給予鼓勵,孩子就能快樂的學習和成長。


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李素貞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