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保健園地
 
     
   前期保健園地
 
 

 

 

 

 

 

 

 

:::


骨質疏鬆症
內容下載 :
 

骨質疏鬆症的定義
  1. 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一種全身骨骼疾病,其特徵是骨量減少,骨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構變差,造成骨骼脆弱,骨折危險性增高。
  2.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定義:是一種骨骼疾病,骨強度變差、骨折風險變高;而骨強度是由骨密度與骨品質決定。

骨質疏鬆的診斷
  1. 依骨密度檢查結果來診斷:
    骨密度檢查值(T值)=(骨密度測量值-年輕女性的骨密度平均值)/ 標準

  2. 骨密度測量結果 骨質疏鬆程度
    T 值 ≧-1 正常
    -2.5 < T 值 < -1 骨質缺乏
    低骨量 T 值 ≦ -2.5 骨質疏鬆症
    T 值 ≦-2.5,且骨折 嚴重骨質疏鬆症

  3. 不需根據骨密度檢查值,診斷骨質疏鬆症:脆弱性骨折,輕微創傷,如站立時從高處或更低的高度跌倒,或被未注意到的創傷所造成的骨折。

原發性的骨質疏鬆症

型態 第一型骨質疏鬆症 第二型骨質疏鬆症
好發 停經後 15-20 年間 70 歲以上的女性及 80 歲以上的男性,且女性為男性的 2 倍(所以女性較男性早發生)
機制 停經後體內雌性素量急遽減少,破骨細胞活性增強而吸收骨小樑,使骨小樑變細、斷折、數目減少、不連續、減低骨強度。 造骨細胞功能衰退、鈣和維生素 D 攝取量不足,腸道吸收功能變差,導致骨合成減少,使骨皮質與骨小樑同時受犯,致骨皮質變粗鬆大孔、骨小樑消失,骨強度明顯減低
症狀 停經後骨量流失快速
副甲狀腺功能降低
尿液鈣排出量增加
副甲狀腺功能增進 尿液鈣量正常
經常骨折部位 骨小樑含量部位較多的骨折(脊椎壓迫性骨折、腕部、髖部及股骨轉子間的骨折) 多發性脊椎楔形骨折,肱骨、脛骨、髖部的股骨頸骨折

續發性骨質疏鬆症
  1. 由疾病引起骨流失,例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疾病、性腺機能低下、類風濕性關節炎、腎臟疾病、肝臟疾病、糖尿病、臟器移植、骨折等。
  2. 服用類固醇者。
  3. 吸煙、酗酒、腸道吸收不良者。

骨質疏鬆對病人的影響
  1. 骨質疏鬆症無明顯臨床症狀,但會因輕微創傷而引發骨折及相關併發症、進一步引起許多症狀及功能障礙。
  2. 臺灣髖部骨折在 1 年內死亡的病人,男性 22%,女性 15%。
  3. 髖部骨折後,未能完全獨立生活而須長期照護,且經常再度發生骨折。
  4. 脊椎骨折引起背痛、駝背、身高變矮;嚴重者影響肺功能和消化功能。
  5. 腕部骨折經常造成手腕變形,影響日常生活。

骨質疏鬆的測量方法
檢查部位:全髖部、股骨頸、腰椎(以上部位未能適用時,可測量撓骨遠端三分之一)。
  定量超音波
(quantitative ultrasound, QUS)
雙能量 X 光吸收儀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量測部位 足跟骨(calcaneus,含 80 - 90% 海綿骨)、脛骨(tibia) 腰椎、髖骨
原理 以超音波於骨骼中傳遞的波速及音波衰減等參數,測出骨質彈性和強度 以兩種不同能量之 X 光為掃描受測部位,依背側骨骼和軟組織吸收的量及照射到的面積換算出骨密度值(g/cm2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輻射暴露劑量僅胸部 X 光的 1/10)
應用 1.一般篩檢用
2.評估停經女性或老年男性骨鬆性骨折的風險
1.預測骨折風險
2.評估治療反應及效果
3.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黃金標準

一般 X 光影像檢查對骨質疏鬆症之診斷評估
  1. 流失 30%以上的骨密度,才會在 X 光片上清楚顯示。
  2. 脊椎的骨折並非必然具有明顯的臨床症狀而易被忽略。
  3. 多數病人雖然骨密度檢查T值高於 -2.5,但胸腰椎(涵蓋第 4 胸椎至第 5 腰椎)側面 X 光攝影下已有明顯椎體壓迫性骨折變形。

照護原則

(一)骨質疏鬆的預防
  1. 飲食鈣及乳製品
    • 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1,000 - 1,500 毫克。
    • 含鈣豐富的食品:杏仁、青菜、綠花椰菜、加鈣豆漿、帶骨沙丁魚、鮭魚、牛奶、乳酪、冰淇淋、布丁、蠔、芝麻、大豆、豆腐、豆乾等。
    • 一份乳製品(一杯牛奶或優格或50克乳酪):約含鈣 300 毫克。
    • 避免使用含有重金屬成分的補充劑,如勿選擇含有牡蠣殼、骨粉等成份。
      碳酸鈣片:每顆含 50 0毫克鈣,於飯中嚼碎服用最易吸收。
      維他命 D:每天需補充 800 - 1,000 國際單位,可幫助鈣質的吸收,並預防跌倒、預防骨折,對肌肉力量有幫助。
    • 同時補充維生素 D 和鈣質,可增加更年期後婦女及 50 歲以上男性的骨質密度。
    • 每天補充維生素 D 800 國際單位及 1,000 毫克鈣質,對安養機構中的老年族群可減少髖骨及非脊椎骨的骨折發生。
    • 每天補充維生素 D 800 國際單位,可減少老年族群的跌倒機率。
  2. 藥物:醫師依病人骨質疏鬆發生的原因不同,開立適當的治療藥物,臨床常用的藥物有雙磷酸鹽類(福善美、骨力強)、抑鈣素(密鈣息)、荷爾蒙(利飛亞)、副甲狀腺素(骨穩)等。
  3. 日常生活型態注意事項
    • 身體質量指數(BMI)不宜低於18.5kg/M2。
    • 避免抽菸,抽菸者宜戒菸以減少骨質疏鬆症及骨折的風險。
    • 不可酗酒、飲酒適量。
  4. 適當運動
    • 走路對股骨頸骨密度的改善效果較為一致與明顯,快速走路的效果優於慢速走路的效果,長期、持續性的運動較短期運動的效果為佳。
    • 慢跑及跑步運動可有效改善成年人腰椎、股骨頸與跟骨的骨密度。
    • 有氧運動,可增加停經後婦女各重要身體部位(腰椎、股骨頸、股骨近端)的骨密度。
    • 踏步、踏階運動、肌力的訓練等,可改善停經前與停經後婦女的腰椎及股骨頸的骨密度。

(二)預防跌倒
  1. 服用具有跌倒風險的藥物如降壓藥、利尿劑,應注意姿位性低血壓的發生,指導照顧者協助病人下床應採漸進性活動;服用鎮靜安眠劑者,應及早完成睡前如廁、減少睡前的飲水量,避免夜間下床如廁。
  2. 安全的穿著:穿著低跟、大小適宜包覆腳跟或平穩防滑的鞋子,衣褲需大小適合。
  3. 環境安全:增加照明、確保走道通暢、電器用品的電線緊靠牆壁,日常用物放在腰部左右的高度便於取用。浴廁地板保持乾燥、加裝防滑設施及護欄。
  4. 病人可能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隨手可得之處,如眼鏡、尿壺、助行器及叫人鈴…等。


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2012,7月)‧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繼續教育課程‧5-29

 

 

護理部護理長 李嘉玲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