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project
  魔鬼的身材-減重門診介紹
  活得健康、活得美麗-抗老中心簡介
 魔鬼的身材-減重門診介紹
  肥胖與許多生理及心理疾病密切相關(例如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血脂異常、乳癌及憂鬱症等),經由適當的減重(約減少原始體重的5-10%)即可減少罹患上述疾病之危險性或減輕嚴重程度。因此,肥胖應視為一種如同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的「慢性病」,必需接受專業人員長期的控制處理。  
  肥胖的定義  
    肥胖是指體內有過多的脂肪,但測量脂肪含量較為困難,因此目前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簡稱BMI)等方法來界定肥胖。東方人身材與歐美不同,且在較低的BMI有較多的身體脂肪與肥胖相關疾病,因此國內肥胖與過重的標準與白種人不同(表一)。此外,國人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腰圍>=80公分,則定義為腹部(或中央)肥胖。  
   

表一 肥胖的定義

project1-1
定義
BMI歐美標準
BMI台灣標準
健康危險性
過輕
小於18.5
小於18.5
正常
18.5-24.9
18.5-23.9
過重
25-29.9
24-26.9
輕度增加
肥胖(第一度)
30-34.9
27-29.9
中度增加
肥胖(第二度)
35-39.9
30-34.9
嚴重增加
肥胖(第三度)<
40以上
35以上
極嚴重增加
(註)BMI算法:【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
 
  肥胖的評估
   

在治療前,會進行以下評估,因此初診最好能空腹8小時以上,以便做詳細的健康風險評估,包括:
一、健康的危險性:
體重越重(BMI越高),越需要減重,有其他危險因子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症候群與呼吸停止症候群等更需要積極減重。

二、是否有次發性原因引起的肥胖:例如內分泌失調(甲狀腺與腎上腺等)、藥物與腦部疾病等。
三、情緒與行為:減肥的病人中約有25-30%有明顯的憂鬱症或其他心理疾病,則需要先治療這些問題。

四、準備的情況: 病人應在最適當的時機開始減重,如此成功的機率將大增;假使病人尚未準備好,那至少維持現有的體重。
 

 
  肥胖的治療  
    肥胖的治療包括非藥物療法、藥物療法與手術治療等。可以根據圖一來考慮選擇何種治療方式與地點。一般而言,肥胖經過飲食控制、運動及改善生活型態等治療方式3-6個月後,若無法達到所設定的目標時,則可選擇使用適當的抗肥胖藥物(anti-obesity drugs)輔助治療。  
    一、非藥物療法:  
   
  所有的肥胖者皆需接受非藥物療法,其中可應用現有的減重指南(例如國內醫療院所提供的減肥手冊或美國有名的減重手冊─LEARN Program for Weight Control),以改善現有的生活型態。
  (一)飲食控制:
    project1-3良好的飲食控制是減重的基本步驟,包括低脂飲食及限制熱量的攝取。每人每日最少需攝取1200大卡熱量才符合營養需求,而對大部分BMI≧30 kg/m2的人,男性若飲食控制在每天1500-1800大卡,女性1200-1500大卡,則每週大約可以減少0.45公斤(約1磅)的體重,所以要學會計算食物的熱量。近年來飲食治療研究的重點在於不同種類的飲食型態,對減重與心血管風險改善程度的比較,結果發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改善血脂、血糖與胰島素阻抗等危險因子,但長期而言,維持對低熱量飲食的順從性,比選擇何種飲食更可作為減重與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預測因子。
  (二)行為控制:
    寫下三種造成自己體重增加的不良習慣(例如整天吃零食、應酬時吃過量、飯後甜點吃太多或心情不佳時就吃東西等),然後自己(醫師協助)提出詳盡的解決方法,並且在每次回診時檢討或修改計畫。
  (三)增加運動與活動:
    運動除可增加能量消耗外,更可增加基礎代謝率,增強肌力等,此外對心肺功能、血脂肪、血糖控制及心理健康,也有極大的助益。另外應將日常生活的活動,儘量從靜態改成動態的生活,將可以大幅的增加能量消耗。
 
    二、藥物療法─抗肥胖藥物按作用機轉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抑制食慾
    1.擬正腎上腺素藥物(noradrenergic drugs)
      例如mazindol、benzphetamine、phendimetrazine、diethylpropion及phentermine等藥物,這些藥物在台灣並無,並且只能短期使用,藥物副作用比率較高。
    2.血清胺酸藥物(serotoninergic drugs)
      例如fenfluramine, dexfenfluramine, fluoxetine , sertraline及其他的SSRIs等,其中fenfluramine及dexfenfluramine可能會產生心瓣膜疾病及肺動脈高血壓,已被禁用,而SSRIs中的fluoxetine,最初可使體重減少,但使用4至6個月後體重逐漸回升,因此長期使用並無明顯的減重效果,因此不被認為是抗肥胖藥物。
    3.影響擬正腎上腺素和血清胺酸之藥物
      project1-4例如sibutramine (Reductil,國內稱諾美婷),可同時抑制血清胺酸和正腎上腺素的再回收,因此有抑制食慾及增加飽足感的作用。諾美婷主要的副作用包括頭痛、便祕、噁心、頭暈、口乾及失眠等,初期使用時必需注意血壓及心跳可能會上升,因此控制不佳的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臟衰竭、肝腎功能嚴重異常、心律不整、中風的病史及兩週內曾服用MAO inhibitors或其他中樞神經抑制食慾的藥物等,為其使用的禁忌症。
 
   
  第二類為阻礙營養素吸收
    例如orlistat (Xenical,國內稱羅氏鮮),是一種胰臟脂肪酶抑制劑,可在腸道中抑制食物中脂肪約30 %的吸收,藉由阻斷腸道對脂肪的吸收以減少身體之熱量攝取而降低體重。一項長達4-5年的研究發現,羅氏鮮可預防肥胖病人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發生率降低37.3%,而在肥胖青少年的研究有顯著且安全的減重效果,美國FDA 在2006年也核准該藥之低劑量(60 mg)劑型可由藥師直接販賣,做為輔助性的抗肥胖藥物。使用羅氏鮮主要的副作用為脂肪便、腹痛、急便感及腹脹等,但若配合低脂飲食或可溶性纖維則可明顯降低這些副作用的發生。
 
  第三類為增加產熱的效應
    嚴格來說,臨床上尚未有這類的抗肥胖藥物,不過諾美婷除了抑制食慾及增加飽足感的作用外,一些研究也發現,諾美婷的確會提高基礎能量消耗及促進產熱效應。
 
  近年來發現內生性類大麻系統(endocannabinoid system)與許多中樞神經及周邊組織的生理作用有關,包括情緒控制、進食、影響胰島素作用與刺激脂肪組織分泌adiponectin等。調節內生性類大麻系統可能改善許多疾病,例如情緒與焦慮疾病、高血壓、代謝症候群、肥胖與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另有一類抗肥胖藥物屬於內生性大麻受體拮抗劑(endocannabinoid antagonist,簡稱CB-1 blockers)之rimonabant (又稱acomplia),初期的研究發現對減重與改善代謝症候群之危險因子有顯著的效果,目前歐洲許多國家已經上市,美國FDA尚未核准,台灣已完成大型臨床試驗(稱為RIO-Asia study),但也未上市。
 
    三、手術治療  
   
  通常在病人BMI≧40,且有明顯的併發症,而使用以上減重方法都失敗時才採用,通常可減少最初體重的25%-35%。
 
 
  減重後的維持體重  
 

project1-2減重後往往有許多人會有體重回升的情形,且減重時比維持體重較易獲得更多的支持與讚美,因此要如何維持減重的成果實為一大挑戰。目前除手術之外,有兩種治療方式可以長期維持體重,包括長期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其中藥物治療必需兼顧有效及安全性,而間歇使用藥物(例如外食或一段時間),也是可能作為輔助的方式。

為了健康,減肥時請接受有醫療團隊(醫師、營養師、心理師及護理人員等)把關,且較安全、健康又有效的減重門診服務。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黃國晉 

 
 活得健康、活得美麗-抗老及健康諮詢中心簡介
  老化機轉及抗老  
   

project2-3台灣人口逐漸老化,如何在老年時活得健康,活得美麗,變成很重要的一件事。

目前認為老化與端粒、神經內分泌、自由基、細胞膜老化、粒腺體功能減退、交叉連鎖理論等有關。

利用白血球的DNA,可以測定端粒的長度,而瞭解細胞的生物年齡,端粒愈短,剩下的壽命愈短。但目前尚未正式有延長端粒的治療藥物。

在神經內分泌方面,隨著老化,生長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DHEA、女性荷爾蒙、男性荷爾蒙的減少,是老化的原因之一。因此可以適當的補充必要且無明顯副作用的荷爾蒙。

在自由基方面,粒腺體在利用氧氣產生ATP時可以產生自由基,肝、肺在去掉毒素時也會。自由基會破壞細胞。有許多藥物,如維他命C、E、CoQ10,等可以對抗自由基。

而粒腺體功能的減退,與自由基的破壞有密切的關係。動情素可以保護粒腺體免於受到此種破壞,這可以解釋為何女人比男人長壽。

至於交叉連鎖理論,主要與蛋白質的糖化,形成碳醯基有關。蛋白分子經由碳醯基連在一起,會妨礙細胞功能,此種作用也發生於脂肪和DNA。若再跟自由基反應,會造成更進一步的破壞。白內障、阿茲海默氏症皆與此現象有密切關係。因此血糖的控制十分重要。

 

 
  成立抗老及健康諮詢中心的目的  
    project2-1目前在台灣,抗老門診主要在民間,以服務經濟能力優渥的人士為主,並沒有大力在做研究,而其治療方式,是否皆有醫學根據,也有待商榷。臺大醫院執台灣醫界之牛耳,雖然醫學院曾有老人醫學的課程,但在抗老研究上,雖在自由基,阿茲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等,比較積極,但整體而言,並不夠多,而抗老門診,更付之闕如。

為建立正確的抗老觀念,及引起大家對抗老研究的興趣,臺大醫院最近特別設立抗老及健康諮詢門診。

 
 
  成立抗老及健康諮詢中心的目的  
    抗老的作法,主要為飲食控制、運動建議和藥物給予。而在做這些之前,必須先配合完整之生活史、家族史及健康檢查,瞭解其健康上的問題,例如是否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遺傳疾病、缺乏營養素及荷爾蒙,以及飲食方式、運動習慣等等。

在建立上述之資料以後,再做處理,例如在飲食方面提出建議,並教導可行之方案。擬定及建議運動程度。在疾病方面,使用藥物來改善,特別是有遺傳體質者,如高血脂導致心臟病,應避免這一代再度發生相同之不幸。此外,若有荷爾蒙之缺乏,適度補充荷爾蒙。而在保健方面,抗自由基、骨質的增強,維他命、礦物質之補充,都是有學理根據的作法。

 
 
  抗老臨床門診  
    project2-2抗老的作法,主要為飲食控制、運動建議和藥物給予。而在做這些之前,必須先配合完整之生活史、家族史及健康檢查,瞭解其健康上的問題,例如是否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遺傳疾病、缺乏營養素及荷爾蒙,以及飲食方式、運動習慣等等。

在建立上述之資料以後,再做處理,例如在飲食方面提出建議,並教導可行之方案。擬定及建議運動程度。在疾病方面,使用藥物來改善,特別是有遺傳體質者,如高血脂導致心臟病,應避免這一代再度發生相同之不幸。此外,若有荷爾蒙之缺乏,適度補充荷爾蒙。而在保健方面,抗自由基、骨質的增強,維他命、礦物質之補充,都是有學理根據的作法。

 
 
  抗老美容門診  
    雖然上述的方法是抗老的基本方法,但有些是不可逆的變化,特別是有些人對外表的要求較重視,因此會配合皮膚醫學,在外觀上加以處理,這也是抗老中心的重要項目之一。目前抗老中心提供的服務有抗痘抗老藥妝諮詢及雷射美容、皮膚光線治療諮詢及生理功能檢測、靜脈曲張諮詢及皮膚外科處理、皮膚免疫疾病諮詢及周邊血管功能檢測等,讓大家有美麗的外表。
 
  未來展望  
    抗老及健康諮詢中心未來將聯合臨床服務與基礎研究,建立例如老化指標之測定、老化之機轉及治療藥物之研究等,以服務社會大眾。
 
 
 

抗老化及健康諮詢中心的成員初步包括代謝內分泌科張天鈞醫師、蔡克嵩醫師及皮膚科醫師。前二者採約診方式,皮膚科醫師之服務內容如下:

W1 早上 廖怡華醫師 靜脈曲張諮詢及皮膚外科處理

W3 早上 邱品齊醫師 抗痘抗老藥妝諮詢及雷射美容

W4 早上 蔡呈芳醫師 皮膚光線治療諮詢及生理功能檢測

W5 早上 戴仰霞醫師 皮膚免疫疾病諮詢及周邊血管功能檢測

* 預約電話02-23123456轉1608 *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張天鈞 
 
 
     
版權所有©本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