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 肥胖的定義
在治療前,會進行以下評估,因此初診最好能空腹8小時以上,以便做詳細的健康風險評估,包括: 一、健康的危險性:體重越重(BMI越高),越需要減重,有其他危險因子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症候群與呼吸停止症候群等更需要積極減重。 二、是否有次發性原因引起的肥胖:例如內分泌失調(甲狀腺與腎上腺等)、藥物與腦部疾病等。 三、情緒與行為:減肥的病人中約有25-30%有明顯的憂鬱症或其他心理疾病,則需要先治療這些問題。 四、準備的情況: 病人應在最適當的時機開始減重,如此成功的機率將大增;假使病人尚未準備好,那至少維持現有的體重。
減重後往往有許多人會有體重回升的情形,且減重時比維持體重較易獲得更多的支持與讚美,因此要如何維持減重的成果實為一大挑戰。目前除手術之外,有兩種治療方式可以長期維持體重,包括長期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其中藥物治療必需兼顧有效及安全性,而間歇使用藥物(例如外食或一段時間),也是可能作為輔助的方式。 為了健康,減肥時請接受有醫療團隊(醫師、營養師、心理師及護理人員等)把關,且較安全、健康又有效的減重門診服務。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黃國晉
台灣人口逐漸老化,如何在老年時活得健康,活得美麗,變成很重要的一件事。 目前認為老化與端粒、神經內分泌、自由基、細胞膜老化、粒腺體功能減退、交叉連鎖理論等有關。 利用白血球的DNA,可以測定端粒的長度,而瞭解細胞的生物年齡,端粒愈短,剩下的壽命愈短。但目前尚未正式有延長端粒的治療藥物。 在神經內分泌方面,隨著老化,生長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1、DHEA、女性荷爾蒙、男性荷爾蒙的減少,是老化的原因之一。因此可以適當的補充必要且無明顯副作用的荷爾蒙。 在自由基方面,粒腺體在利用氧氣產生ATP時可以產生自由基,肝、肺在去掉毒素時也會。自由基會破壞細胞。有許多藥物,如維他命C、E、CoQ10,等可以對抗自由基。 而粒腺體功能的減退,與自由基的破壞有密切的關係。動情素可以保護粒腺體免於受到此種破壞,這可以解釋為何女人比男人長壽。 至於交叉連鎖理論,主要與蛋白質的糖化,形成碳醯基有關。蛋白分子經由碳醯基連在一起,會妨礙細胞功能,此種作用也發生於脂肪和DNA。若再跟自由基反應,會造成更進一步的破壞。白內障、阿茲海默氏症皆與此現象有密切關係。因此血糖的控制十分重要。
抗老化及健康諮詢中心的成員初步包括代謝內分泌科張天鈞醫師、蔡克嵩醫師及皮膚科醫師。前二者採約診方式,皮膚科醫師之服務內容如下:
W1 早上 廖怡華醫師 靜脈曲張諮詢及皮膚外科處理 W3 早上 邱品齊醫師 抗痘抗老藥妝諮詢及雷射美容 W4 早上 蔡呈芳醫師 皮膚光線治療諮詢及生理功能檢測 W5 早上 戴仰霞醫師 皮膚免疫疾病諮詢及周邊血管功能檢測
* 預約電話02-23123456轉1608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