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knowledge
  認識網路成癮症
 認識網路成癮症
 

小惠最近找到一份新工作,是坐在大多數時間只有她一個人的辦公室中,幫因為業務關係、需要在全台各地之間奔波的經理處理文書與接電話。小惠喜歡這樣的工作,因為上班跟不上班的差別:只在於上網地點是在經理的辦公室,還是在自己家裡。

自從多年前被好友欺騙之後,飽受挫折的小惠便迷上了網路,只要連上網際網路搜尋資料與下載,每天都感覺滿載而歸;就算是真實生活中沒有朋友,在網路社群上也有許多網友。反之,即使是片刻沒有在線上,也覺得全身不對勁,情緒低落。
knowledge1-1
現在的工作,當然也是在網路上找到的,經理在面談時特別告知她『只需要對經理一個人負責,不需要與他人直接互動』,正合了小惠的意(『除了睡覺與通車時間之外,其餘時間包括吃飯都在上網』)。所以即使經理辦公室外人來人往,許多擦身而過的公司同事對她善意的招呼,小惠卻經常一整天沒有與任何人真實的面對面講話,在她的眼神中:只有電腦螢幕…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近年來因為資訊科技的進步,許多人在工作上或休閒生活上均必須仰賴電腦;同時由於網際網路的發達,即使一段時間沒有與任何人真實的面對面,也可以與他人有溝通。

慢慢的開始有人離不開、進而沉溺於網際網路:1995年精神科醫師Ivan Goldberg 提出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網路成癮症』的概念︰用來形容這群過度使用網際網路的民眾;1996匹茲堡大學的心理學家Kimberly Young,參考美國精神醫學會原先的DSM第四版精神疾病診斷準則(DSM-IV)中的病態性賭博(pathological gambling)的標準,提出了評估網路成癮症的檢測準則,共有 8 項︰
 
    (一)我會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或線上服務活動,並且在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的情形。

(二)我覺得需要花更多時間在線上,才能獲得滿足。

(三)我曾經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際網路,但總是失敗。

(四)當我企圖減少或停止網際網路的使用時,我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或易發脾氣。

(五)我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總比預期的要長久。

(六)我為了上網,而寧願冒重要的人際關係、工作、教育或工作機會損失的危險。

(七)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的程度。

(八)我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試著釋放一些感覺:例如無助、罪惡感、焦慮或沮喪。
 
  以上八項檢測準則中,若有五項回答為是,就初步符合『網路成癮症』的診斷;如果每週上網時間超過四十小時以上,則可以更加確定診斷。
 
 
  為什麼會網路成癮?

 
    為何會有人寧可放棄真實生活中的活動與社交,而甘心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上?可能的原因有下列幾種:  
    1. 網路的無限性:可以每天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提供取之不盡的資源。只要你有心,任何資訊在網際網路上都找得到。

knowledge1-22. 網路的即時性:可以讓人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好,成為新型態的交友方式。當與網友一言不合時,也可以隨時下線或封鎖對方,而避免了真實社會中的複雜詭譎人際關係(Companionship, but no friendship)。

3. 網路的虛擬性:不論在真實生活中有多少挫折,在網路世界中你隨時可以扮演不同角色、不同身份、成為超人,表現自我的主導權。

4. 網路的匿名性:讓每個人可以可以逃脫身份、形象等條件限制,勇敢地大聲說出自己平常不敢說出的想法,而無須直接面對他人。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現代人的生活當然不能沒有電腦與網際網路。但是,如果符合上述『網路成癮症』的診斷時,對於自己的身心以及真實社會中的人際關係而言,都不會是好事:應當設法尋求專家的協助。

臺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謝明憲 

 
 
     
版權所有©本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