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首頁
 
  慢性病患年節營養保健
  安眠藥:您用對了嗎?
 
 慢性病患年節營養保健
  雖然近年來營養知識的普及,但是國人對於家族相聚、吃喝美食的重視,並沒有降低熱度,有些慢性病患在年節時常常暫時忘記飲食控制而盡情享受,等到年節過後,不但體重增加而且血脂肪、血膽固醇也隨之飆高,營養門診不乏減重成功或平時飲食控制得宜的個案,過年後一副懊惱後悔的樣子。因此,慢性病患如何在年節前後,能同時兼顧健康不負擔又能享受美食。實在需要花些心思討論的。  
  priject1-3目前民眾講求「養生、免疫、保健、吃出健康不負擔」。然而隨著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人體隨著氣溫的改變,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食物的選擇等相關問題,以及如何沒有負擔的享受美食?或是不同的體質需要不同的飲食調養嗎?嚴冬時,容易誘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嗎?對於慢性疾病的病患如何協助度過冬天?諸如這些疑問,在近年來,很多研究指出:人體內的血脂肪及血膽固醇濃度會隨季節變動,受試者的血膽固醇濃度、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脂以及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質都是在冬天比夏天高,尤其是婦女和高血膽固醇患者,其昇高的幅度可高達18%,甚至芬蘭等寒帶國家,冬夏季之血膽固醇相差100mg/dl左右,這種季節性變化使冬天超過240mg/dl高血膽固醇標準的病人比夏天多了22%,且統計上都是呈現有意義的差異(P<0.001)。因此建議高血脂症病患,應注意季節的變化,多測幾次血膽固醇且至少要有一次在春、秋進行,因為這時膽固醇濃度約在波動幅度中點上。此外,人類隨氣候變化對食物有不同的選擇,天冷時會增加蛋白質、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也可能直接影響到血中膽固醇的上升。而2004年 Obesity Research 等亦提出相同的報告—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人類運動量會相對減少而 BMI(Body Mass Index)、血膽固醇、血脂肪如 LDL 等會上升,也可能是秋冬季節,一些慢性疾病容易引發的原因。  
  美國心臟醫學會(AHA)在2006年已提出:飲食與生活型態的配合,才是促進健康的根本,因此,提醒國人應該養成少油、少鹽、少糖、選擇多樣化食物且適當、足量運動的生活型態,然而,飲食習慣不容易改變,飲食觀念更是根深蒂固,為因應民情,針對年節飲食提出以下建議:  
  一、自製湯底,健康自己把關:  
   

(一)「蔬菜湯底」做法:
project1-5將高麗菜、胡蘿蔔、玉米(條)、蔥、番茄或是海帶、柴魚、蘑菇、薑等食材洗淨,放入鍋中,和10杯水一起用大火煮沸後,再用小火慢熬20-30分鐘即可,新鮮健康的菜根香甜味,搭配低油肉類或魚類,是一道圍爐的火鍋湯底,由於湯汁中含有高量的鉀及普林,建議慢性腎衰竭或痛風患者,則要適量淺嚐即可。
(二)「大骨低油湯底」做法:
可以用豬大骨或雞骨頭,以清水沖洗,再用水汆燙去除血水後放入鍋內,加入蔥、薑、滷味包及15杯水,大火煮沸後,去除湯面上的泡沫與血水,轉小火微滾約1小時的時間即可。也建議先放冷至冰箱,刮除上層油脂,更減少油脂含量,可以試試看 。

  二、健康拼盤組合  
    (一)五色冷盤:
以蒜泥雞凍、玫瑰花香牛腱、綜合甜椒組成,其中也可以燒滷花枝、叉燒肉、蒟蒻魷魚等替換,以青江菜或青花菜鋪底,將拼盤以五彩顏色的組合,以減少熱量攝取和增加飽足感。
(二)茶梅扣肉:
將茶梅包入里肌肉中,放入電鍋蒸煮約30分鐘,倒扣入盤中,並以蘆筍盤飾。
 
  三、年年有餘:  
    利用清蒸方法取代傳統『炸魚』,以減少烹調用油。先將黃魚以鹽、酒去腥,加入破布子,蒸籠大火煮開後,蒸15分鐘(視魚大小調整時間),再淋上以醬油、香油、蔥、薑絲調製好的配料即可。  
  四、吉利醉蝦:  
    先以米酒將海蝦醺醉,以蒸籠大火蒸15分鐘,取出冷卻擺盤,或以烤蝦的方式皆可,再以蒜泥醬油或綠茶梅汁、低脂美乃滋等當沾料,以減少油脂的攝取。  
  五、恭喜發財:  
    (髮菜、豆腐、紫菜、勿子魚):『髮菜』取音發財,以大骨低油湯底,加入髮菜、豆腐、紫菜、勿子魚熬煮,起鍋前加入太白粉水,即成一道美味高鈣低油的年菜。  
  六、長命百歲:  
    以長年芥菜燙過後備用,再將蔥以少量油爆香,加水大火煮開,放入燙好的長年菜,搭配枸杞或紅蔥頭快炒增加味道,可減少營養素流失和油脂使用,若是加紅蔥頭,則建議當餐吃完,以免失去享受美食的感覺。
  七、好采頭 :  
    (蘿蔔糕、蝦米、香菇):蘿蔔象徵過年好采頭。清蒸蘿蔔糕取代『煎』蘿蔔糕的方式,然後澆上一些海山調味醬,另有一番風味,並可降低油脂攝取。  
  八、喜氣團圓飯:  
    以白米、胚芽米、紅糯米、黃玉米、紅地瓜、黃豆、薏仁等五榖類,依喜好搭配份量烹煮,象徵喜氣及團圓氣氛。  
  九、步步高陞:  
    小火爐烤黑糖甜年糕沾芝麻花生粉取代炸年糕,也可以用年糕包水果片或青蔥,各有不同的搭配。或做成一串一串,象徵步步高陞。  
  十、竹報平安好健康:  
    竹笙、竹筍及各種菇類的組合,如新鮮香菇、金針菇、猴頭菇等,以小火鍋關東煮的方式,是圍爐不可少的年夜菜,不但富含纖維也適合慢慢俎嚼,增加飽足感。  
project1-4此外,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是腸胃道消化道不良者,應避免濃肉湯或甜酒等易刺激胃酸分泌,糖尿病患也應遵守食物份數來攝取,或是膽固醇過高以及高血壓患者,都應以新鮮食物為主,少吃醃製品等含鈉量高的食物。健康不負擔的過個平安年,祝大家年年健康、歲歲平安。



臺大醫院營養室主任 鄭金寶

 安眠藥-您用對了嗎?
    睡眠障礙對現代人而言並不陌生,約有10~35%的人曾發生過失眠相關症狀,依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的統計,全台超過200萬人睡不好。偶爾失眠一、二天,倒無大礙,待壓力事件過去了,就能恢復。但是長期的失眠呢?那可能會整天昏昏沈沈,提不起勁,無法專心、記憶力減退等全身不舒服。看了醫生,若是醫生開了些安眠藥,常又會陷入非吃不可嗎?會不會有副作用?會不會成癮?等焦慮中。

其實安眠藥物不過是個協助睡眠的工具,治標而不是治本,我們應當瞭解它,做它的主人而不是藥物的奴隸,不需要特別排斥、防衛它,當然也不可過度依賴。

安眠藥的發展由最早期的酸棗仁、酒精、鴉片、迷幻藥到十九世紀的水合三氯乙醛等,結果發現不是毒性大、就是效果差、副作用大等缺點。直到十九世紀末巴比妥鹽(barbiturates)的研發,才算真正有了安眠藥,可惜因為其成癮性高且治療劑量與致死劑量相近,容易上癮,也容易致命,因此造成人們對安眠藥心生抗拒,聞之色變。

project2-21950年以後開始有新的助眠藥物陸續被研發出來,其中頗負盛名的便是BZD (benzodiazepine) 類藥物,短短數十年間已有多個BZD被研發出來,幾乎席捲了所有鎮靜安眠藥物的市場。BZD其效果良好,較無致命的危險,但還是有成癮性,此類藥品有brotizolam (商品名為Lendormin戀多眠錠)、estazolam (商品名為Eurodin悠樂丁錠)、lorazepam (商品名為Ativan安定文錠)、diazepam (商品名為Dupin樂平片)、flunitrazepam (商品名為Rohypnol羅眠樂錠) 等。其作用機轉為活化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質,因而增加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有鎮靜安眠、抗焦慮、抗痙攣以及肌肉鬆弛的作用,其副作用包括:鎮靜、頭痛、暈眩、肌肉不協調、嗜眠等,長期服用後易產生耐藥性及依賴性,驟然的停藥可能會發生反彈性失眠及戒斷症狀,可藉由漸進式減量再停藥來改善。

隨著製藥科技的發達,近十幾年來又有更新一代的安眠藥 (non-BZD) 被研發,減少了一些副作用,成癮性變的更低,逐漸成為安眠藥物的主流。與BZD相較較無抗痙攣及肌肉鬆弛等作用,此類藥物有zolpidem (商品名為Stilnox使蒂諾斯錠)、zopiclone (商品名為Imovane宜眠安錠) 等。其作用快、半衰期短,可快速誘導睡眠、縮短入睡時間,較不會改變睡眠週期,也較不易產生耐藥性及依賴性。副作用有頭昏、頭痛、胃腸不適、自制不能、短暫失憶、夢遊等。

此外一些其他輔助睡眠的藥物 (如:抗組織胺、三環抗憂鬱劑、其他抗憂鬱劑等),雖然助眠的效果不甚理想,不過對一些因過敏症狀或憂鬱症導致失眠之病患,倒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至於安眠藥的選擇,則需考慮每個藥物的特性 (如:作用時間長短,作用開始快慢、代謝途徑與副作用等),以及使用者的身體狀況。例如:短效型安眠藥雖具較快之作用,但對維持睡眠之作用較弱,也較少次日清晨嗜睡之副作用,較為適合入睡困難者;而長效型安眠藥較能維持足夠時間之睡眠,若夜裡多次醒來或過早醒來者較為適用,但須小心可能次日清晨易有嗜睡之副作用;對於伴有日間焦慮者,長效藥品也是一個較合宜的選擇。另外由於安眠藥多由肝臟代謝,故老年人或肝不全者較不宜使用長效藥物,可考慮中短效藥物。

失眠應針對失眠之原因治療或調整,對於短暫性或短期性失眠,其治療的原則為正確的睡眠衛生習慣 (如:維持規則的睡眠作息、舒適的睡眠環境等),自行心理、生理調適,必要時間歇性使用低劑量安眠藥。而慢性失眠則須針對特定病因做治療,短期使用安眠藥,長期行為治療。很多患者可能常常在要不要服安眠藥中掙扎,一般而言,若睡眠問題已經影響到每天的日間功能,或是隔天有重要事情需處理時,使用安眠藥往往是必要的;另外建議最好固定上床與服用安眠藥的時刻。

安眠藥僅是短期治療失眠的工具,不宜長期使用,大多數探討安眠用藥療效及安全性的臨床試驗,執行期間多未超過5週,因此目前並無任何安眠藥物核准可連續長時間使用。以使用最普遍且歷史最悠久的benzodiazepine (BZD) 類安眠藥為例,依照國內外所訂定的標準,皆不建議長期使用,且應以4~6週為限。所以除非必要,否則不宜長期服用安眠藥,若要長期使用也需醫師定期評估安眠藥用於病人的療效及安全性,病人充分認知「長期使用安眠藥的療效與安全性目前仍缺乏足夠的實證依據」。

千萬不要自行購買安眠藥服用,因為不當的使用,可能會加重病情及危及生命,使用安眠藥,一定要先諮詢醫師,由醫師處方並監控下使用。只有經過專業醫師評估與診斷及養成個人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才是解決睡眠障礙最正確的方法。
 
   
臺大醫院藥劑部藥師 王雪如
 
     
 
版權所有©本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台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