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首頁
 
  內科部-吳尚儒醫師
  腫瘤醫學部-王駿瑋醫師
 
 內科部 吳尚儒醫師
  專長︰ 各種貧血診斷及治療、不明淤青出血、血小板低下、凝血異常及血栓、急慢性白血病診斷及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及淋巴癌診斷及治療、固態癌症諮詢、自體骨髓移植及異體骨髓移植諮詢及治療。 doctor1
  現職: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經歷︰ 臺大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2001-2004)
臺大醫院內科部總醫師 (2004-2005)
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研修醫師 (2005-2006)
臺大醫院腫瘤部研修醫師 (2006-2007)
癌症已高居臺灣地區死亡原因首位多年,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臺灣地區目前每年有五萬人罹患癌症。過去數十年中,醫療科技進步,癌症醫療已有可觀的成就,現代化正確的癌症醫療已能在多種癌症提供較過去高出許多的治療成效。然而因為醫療技術及藥物的多元亦使得治療方式愈見複雜,所以治療方針需要充份討論,評估利弊得失,才能訂出最佳的治療計畫。
   
     
 腫瘤醫學部 王駿瑋醫師
  專長︰ 放射腫瘤學、鼻咽癌、放射物理學、放射生物學、頭頸癌放射治療。
doctor2
  現職: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 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
  經歷︰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放射腫瘤科臨床研究員(2005-2006)
臺北榮民總醫院癌病中心總醫師 (2004-2005)
臺北榮民總醫院癌病中心住院醫師(2001-2004
  癌症的治療需對團隊的合作,包含可能需要的手術、化學治療、或是放射線治療。過去許多癌症的患者對於放射線治療較不熟悉,而對它有錯誤的認知與了解。
  像是放射線治療俗稱為「電療」,就以為治療時需要通電而會有觸電的感覺,但其實是不正確的。它不是用「電」來治療腫瘤,而是利用放射線(一般為X光或電子射束)來消滅腫瘤細胞,既然是用放射線來治療,可以想像在每次治療的當下並不會有任何感覺,就如同照X光片時自身並不會有任何感覺一樣。但它產生的副作用及反應,依部位及劑量不同,可能會在數日、數星期、甚至數月後才會出現。另外一個錯誤的認知就是擔心放射線治療病患身上會有輻射線問題,而需要保持適當距離。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就如同人體照射到太陽光,太陽光並不會因此殘留在體內一樣。正在接受放射線治療患者身上並不會殘留放射線,因此週遭的親友家人並不須要擔心會有輻射曝露的危險。
  受惠於電腦科技及治療設備的進展,放射線治療在癌症治療的效果及副作用的降低有相當大的進步,甚至在部份癌症已取代手術成為首選的治療方式。其特點有下列數項:
1.屬於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放射線治療不需麻醉 、不用開刀,因此並無開刀或麻醉的風險存在。它是利用無形的放射線穿透體表來消滅腫瘤細胞。

2.對於部份癌症來說,具有較佳的外觀保存及功能性保留的優勢:因為屬於非侵入性的治療,所以在某些癌症來說,在於外觀的完整性及器官功能的保留有較佳的效果。

3.是一種局部的治療方式:和一般化學治療不一樣,放 射線治療和手術是屬於一種局部的治療,副作用局限 於照射範圍內器官的影響,較少有全身性副作用。例如照射腹腔的腫瘤,常見的急性副作用係因腸胃道暫時發炎引起,如腹瀉、嘔心等等,但不會有照射範圍外的如掉頭髮、嘴巴破等副作用。
  放射線治療的進步一日千里,從「2D放射線治療」、3D順型放射線治療」、到新式的「強度調控放射線治療」或「影像導引放射線治療」,甚至於未來可能擁有的「質子治療」,都是朝著提高治療效果,減少治療副作用的目標在前進。但不管如何,癌症的治療最重要的還是整個醫療團隊的合作。部份情況只靠單一治療方式(手術、放療、或化療)即已足夠,但多數還是需要合併多種方式來提高癌症的治癒率。因此治療前應與相關醫師詳細討論之後,充份了解各種治療方式的過程與可能的優缺點,勇敢的面對並接受治療,才是戰勝病魔最有效的方法。
   
     
版權所有©本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台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