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免疫系統是一種防禦機制,會針對外來侵入的敵人如細菌或病毒,產生抗體進行攻擊,可保護身體免於外界的侵襲。但在某些情況下,免疫系統失調無法分辨敵我時,會對自己正常的細胞產生自身抗體(Autoantibody),造成身體的傷害而罹患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自體免疫疾病種類有數十種,有些只會侵犯特定的器官例如甲狀腺,臨床上常見的葛瑞夫茲氏病(Grave’s disease)、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都屬此類;有些則會造成全身性的病變,如全身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等。對於引起自體免疫疾病的詳細原因至今仍不清楚,一般普遍認為與遺傳、環境因素有關,污染源增加、壓力以及生活型態的改變都可能是誘發的因子。根據健保署的統計,臺灣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人數有年年成長的趨勢,已有10.5萬人因罹患需終身治療之全身性自體免疫症候群,而被健保認定為重大傷病。。
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複雜且變化多端,即使是同一種疾病症狀也可能差異很大,加上每個病人的病情嚴重度不同,更造成診斷上的困難,因此常需藉由各種檢驗檢查來協助醫師及早診斷與治療。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血液檢驗如下,須由醫師根據症狀、相關病史、各項檢查檢驗結果做整體性的判斷。
自體免疫疾病雖然目前不能完全根治,需要持續治療,但只要好好遵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與定期追蹤,並且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多數仍是可以獲得良好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