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病友與家屬常見的問題:
-
為什麼化學治療後病人抵抗力會變弱?
在化學治療中最普遍也最常發生的副作用就是骨髓的造血功能破壞。骨髓造血細胞也包括白血球,白血球的功能主要是幫助人體抵抗外來的細菌以防止感染,所以當白血球太少時,對感染源的抵抗力會減弱。
抵抗力較弱時會對身體產生何種影響?
一但白血球減少,抵抗力變弱,細菌與黴菌就很可能入侵身體,造成口腔皮膚、肺、泌尿道、直腸以及生殖道等的感染。白血球減少對身體的影響不只是由外面入侵的細菌會造成嚴重感染,連本來在體內控制好好的細菌也會作怪,造成持續發燒、肺炎、泌尿道感染等情形,感染會延長住院時間及影響下一次化學治療的時間,如果嚴重的話易引起敗血症,進一步導致敗血性休克,甚至威脅到病人的生命,所以如何保護病人便格外的重要。
以下介紹一些相關的照護措施以供參考~
-
日常生活照顧及身體清潔:
- 養成每日監測體溫的習慣。
- 維持適當的休息及充分的睡眠,以保存體力。
- 病人及家屬常徹底洗手,尤其是飯前及上洗手間後。搓揉時,特別注意指尖指縫虎口手背手腕,手上的飾物要取下,搓揉時間至少 15 秒以上。
- 維持身體清潔,應每日沐浴,經常洗頭修剪指甲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 指甲與趾甲應剪平。足部若有黴菌感染,治癒後勿穿舊鞋以免再感染。
- 維護口腔衛生-當嗜中性白血球指數(ANC)<500/mm³應仔細及經常維護口腔衛生,因為口腔衛生差會增加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細菌性、病毒及黴菌感染的機會,故應使用軟毛牙刷清潔口腔或每餐後及睡前以生理食鹽水漱口。
- 解便使用衛生紙時應由前往後擦拭,且不可來回擦及重覆使用。
- 隨時觀察會陰及肛門是否有紅腫熱痛、破皮或潰爛的情形。
- 易便秘病人可使用軟便劑預防,以免大便過硬造成黏膜損傷而感染。
- 攝取含維生素C、高熱量、高蛋白飲食,以維持適當的營養。處理厭食、噁心、嘔吐及腹瀉症狀,才能修復細胞增加免疫。
- 攝取低微生物含量的食物;儘可能攝取已烹煮的熟食,除非已洗淨或除去果皮,否則應避免攝食生鮮蔬果。
- 避免選擇優酪乳、含乳酸菌如養樂多等食物。
- 避免在室內放置鮮花、植物及鮮果,因易孳生病菌及聚集塵埃。
- 避免接觸淤積的污水。
- 排除環境污染來源:滯留的水及垃圾,易滋生病媒菌。
- 用容器必需加蓋,以防空氣中的塵埃掉入。
- 儘可能避免注射以維護皮膚的完整性,並選用非過敏性膠布。
- 宜使用電動刮鬍刀,不要用刮鬍刀片,以免皮膚破損。
- 長期臥床患者應定時更換臥姿,及使用減壓設備(如氣墊床)預防褥瘡。
- 以溫和肥皂及每天洗澡維護皮膚的完整性、使用水溶性護膚製劑避免乾燥,避免穿著緊身衣物,內衣褲和衣物以棉質為佳。
- 視需要採保護性隔離病患,限制訪客。
- 避免接觸具傳染性(感冒、水痘、疱疹感染,細菌性感染)的訪客及工作人員,另外應避免接觸近期內接種活疫苗或減毒疫苗(口服沙賓疫苗、德國麻疹、痲疹、腮腺炎、BCG)的孩童。
- 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及人群擁擠處,避免接觸罹患感冒的人。外出時記得要戴口罩保護自己。
如廁注意:
飲食營養:
環境清潔:
維持皮膚完整性,減少被感染的危險性:
保護性隔離:
認識感染的預兆
要認識感染的預兆,一有發現下列問題需立即就醫:
- 發燒口溫超過攝氏 38.5℃或耳溫超過 38℃。
- 有發冷、寒顫(畏寒)的現象。
- 咳嗽、流鼻水、喉嚨痛。
- 小便有灼熱感。
- 排稀便 2 次以上,腹瀉不止。
- 異常的陰道分泌物或搔癢。
- 身體傷口處或靜脈通路裝置出現紅腫或觸痛。
常見感染部位的防範措施:
常見感染部位應給予防範措施,若有不適需立即就醫。
- 肺部:經常深呼吸及咳嗽。
- 生殖泌尿道:要多喝水,每日至少 3,000C.C.以上,勿憋尿,一有尿意要馬上去解小便,並且採淋浴方式洗澡。
- 眼睛:有隱形眼鏡者要消毒乾淨。
- 皮膚:要避免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