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在懷孕前或是孕程時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尤其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抗原,二項都是陽性者,其寶寶即屬於B肝感染的高危險群。新生兒經由母嬰傳染途徑感染B型肝炎病毒,在沒有接受B肝預防注射的年代,會有高達90%以上的機率成為慢性帶原者,其中 15%~40% 在未來會有肝硬化或肝炎的合併症。
我國從民國 73 年 7 月開始施行世界第一個全面新生兒 B型肝炎疫苗預防注射計畫,亦即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儘速接種第一劑B肝疫苗,接著在一個月、六個月大時注射第二劑及第三劑。臺灣近二十多年來的兒童B型肝炎帶原率已大幅下降。
但是B肝預防注射效力並非百分之百,本院兒童肝炎團隊曾針對三百對高危險群的母子進行追蹤發現,B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雙陽性母親所生的小朋友,即使出生24小時內接受免疫球蛋白,且按時施打3劑B型肝炎疫苗後,仍有約10%的機率會成為B肝帶原者。
為了杜絕母嬰傳染對新生兒造成的威脅,準媽媽在懷孕前或是孕程時應儘早檢測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e抗原,一旦兩者皆為陽性反應,寶寶即屬於B肝感染的高危險群,寶寶出生後,除了依前述時程接種B肝疫苗外,還必須在出生24小時內接種免疫球蛋白,即使是早產兒也不例外。
另外,為了早期找出B肝帶原的小朋友以及未具疫苗保護力的小朋友,衛生福利部自兩年前即開始提供高危險群小朋友在12個月大時接受B肝標記篩檢。因此如果小朋友屬於高危險群,在12個月大接種水痘及 MMR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時,應可做B肝標記血液篩檢,同時檢測其B肝病毒表面抗原及抗體,以了解是否未產生抗體或是已感染B肝病毒。如果未產生B肝表面抗體,也未成為B肝帶原者,可免費追加一劑B型肝炎疫苗,如果已感染B肝病毒,則可以及早得知,接受定期追蹤,以便早期發現可能的病變,早期治療,減低肝病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