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想看一下腋下的問題…嗯,就是狐臭的問題。」
大部份的人對於腋下散發出特殊氣味的情況都感到難以啟齒。雖然在西方社會認為體味或費洛蒙的散發代表了一種特殊的吸引力,但在亞洲國家普遍認為狐臭代表了一種尷尬的狀況,不但使自己舉手投足受限,在交友或工作時也變得比較沒有自信,擔心別人投以異樣的眼光。有的人還合併腋下多汗的問題,常有腋下衣物變色的困擾。不過有趣的是,大部份民眾仍比較在意狐臭的問題,反而比較不會主動提及腋下多汗的情況。
俗稱的狐臭即是腋下臭汗症。我們的腋下皮膚有三種腺體,包括小汗腺、大汗腺【又稱頂漿腺】及皮脂腺,患有腋下臭汗症的人其腋下皮膚在顯微鏡檢視下,可以發現大汗腺的密度較高,腺體也較大。大汗腺的分泌物原本是沒有任何氣味的,但在經過皮膚表面的類白喉桿菌作用後,會產生HMHA等不飽和脂肪酸和揮發性硫化物,因而產生令人不適的氣味。由於大汗腺在青春期後才發育完全,所以狐臭的發病時機在青春期後最明顯。腋下臭汗症也有家族遺傳傾向,和ABCC11基因有關。
如何處理腋下臭汗症的的問題呢?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使用體香劑來掩飾氣味,或使用含氯化鋁的止汗劑來阻塞汗腺出口,以減少汗液,通常在睡前為最佳的使用時機,因可使止汗劑有時間被充分吸收至汗腺。另外具有殺菌效果的外用抗生素或消毒劑也可減少氣味的產生。但藥物的使用有其局限性,效果不完全,而且必須反覆持續的使用,較不方便,所以手術治療還是有其必要性,也是最有效的治療。
腋下臭汗症的手術方式有很多種,但都不屬於健保給付範圍,不論是採取電針燒灼、雷射、超音波抽吸、旋轉利刀刮除或切除手術,其目的都是為了局部破壞腋下的大汗腺,以達到減少異味的結果,因此也不會有因破壞神經節而引發代償性多汗的問題。要選擇何種手術方式則因個人需求而異,但手術的療效及復發率一定和汗腺的破壞程度相關。
傳統的狐臭手術是在腋下最凹處沿著腋下皺褶做一個梭形切除,再將周圍皮膚翻起,以目視的方式將皮膚內面的組織包括汗腺、毛囊等一一清除,最後再將修剪乾淨的皮膚覆蓋回腋下縫合,等候 10~14 天後拆除縫線。此方法由於破壞較完全,治癒率最高,但相對在腋下留下的疤痕較長,且術後恢復期也較久,因此大多數人,特別是女性,會選擇使用旋轉刮刀微創手術的方式,在局部麻醉下於腋下打開約 1 公分的傷口,將旋轉刮刀置入皮下,以來回反覆移動的方式將腋下汗腺刮除。因為不是直接在目視下破壞汗腺,所以清除率不及傳統手術,特別是直接黏附於皮表的腺體顆粒,不易破壞完全,但整體而言,仍可達到一定的滿意程度,成為現在主流的手術方式。
不論採取傳統切除或微創旋轉刮刀手術治療狐臭,剝離的腋下皮膚和底部組織之間的空隙,都必須以棉墊綁線及外部加壓的方式,固定數天,並要限制手臂舉高、提重物等活動,以避免腋下血腫及皮膚壞死等副作用的產生,對於開刀患者的術後生活照顧頗為不便。現在則另有自費組織黏合膠的選擇,組織黏合膠的成分為人類的凝血酶(thrombin)及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將其塗布於皮膚內面再按壓 5 分鐘,可使皮膚固定於底部組織,並可止血及減少血腫的發生,也可免除棉墊綁線之束縛,組織黏合膠約於術後一週會被人體吸收。此外,手術後期較常見的併發症還包括囊腫或粉刺的產生,發生率約 2~3%。
大致來說,腋下臭汗症在醫療儀器及醫材的新發展下,已有較好的解決對策,可以減少術後併發症,縮短恢復期及增加美觀,但術後最好要預留兩週的時間讓傷口恢復完全,之後就可勇敢地舉起雙手說〝yes〞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