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腫瘤基因諮詢
勇敢的舉起你的手 - 談腋下臭汗症
骨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腫瘤基因諮詢
內容下載 :
 

癌症與基因
在後基因體時代的今天,除了外傷,幾乎所有的疾病都和遺傳因子有關。當人類的基因被解開時,意味著對疾病的預防、診斷及治療進入新紀元。特別是對癌症這種疾病而言,遺傳物質的差異對疾病的發生率、疾病的臨床過程、以及對不同治療的反應程度都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目前診斷癌症主要是依據臨床徵候、身體檢查、血清腫瘤標記的檢測及一些精密儀器。

但當癌瘤被發現時,多數患者可能已是癌症末期或癌細胞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此種情況之下,病人存活率並不高。因此如何早期發現以提高存活率,乃是一重要之課題。隨著分子生物醫學的進步,對於癌症的了解愈多,已發現許多癌症和基因之突變有關。如能及早偵測出可能基因之突變,就能夠有機會及早發現病灶,即時處理。

以目前之研究及了解,已在不同的癌症之中,陸續發現不同的基因,分別在不同的癌症生成及發展中佔有重要之角色,尤其一些特殊之基因突變,更是已發現和一些家族遺傳性之癌症息息相關。

遺傳性癌症和一般偶發性癌症最大之不同,乃在於這些家族遺傳性之癌症,會代代相傳,成為家族中揮之不去之夢靨,故如何早期找到這些高危險之病患及家族,施予預防性之醫療,乃是現今非常重要之工作及挑戰。

以下將針對現今最常見之兩大類與癌症相關之基因和大家做介紹。

乳癌及乳癌基因
什麼是乳癌基因
針對乳癌而言,乳癌之形成與某些特殊基因之突變,如BRCA1與BRCA2基因,有極強之關聯性。根據研究,約有 5~10% 的乳癌係來自遺傳,而這些家族性乳癌患者,約半數在 40 歲前就發現罹患乳癌,相較一般女性在 40 歲前罹患乳癌之機率只有 5%,這些家族性乳癌患者罹患乳癌之平均年齡比一般婦女提早約 10 年。

根據歐美國家之統計,在一般族群裡,200 人中約有一人帶有BRCA1或BRCA2基因之突變,而在具有家族性或早發性乳癌之族群中,BRCA1或BRCA2基因之突變發生率,更高達 30%~50%不等。女性如具有BRCA1基因之突變,80%在 70 歲前會罹患乳癌,63%在 70 歲前會罹患卵巢癌;如具有BRCA2基因之突變,80%在 70 歲前會罹患乳癌,男性有 5%在 70 歲前會罹患乳癌。有鑑於此,乳癌BRCA1/BRCA2基因檢驗確有其必要性。

乳癌基因會遺傳嗎
BRCA1或BRCA2基因皆為自體顯性遺傳,也就是在所謂家族性乳癌/卵巢癌症候群中,一旦此基因產生突變,其家族子代中所有成員皆有 50%之機會帶有此突變基因。在這些家族中,乳癌會不斷侵襲這些家族的家屬,像母親、姐妹、女兒、祖母或姨媽等(男性也會發生)。同時,這些家族罹患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比例也相對地提高。

哪些人需要接受檢查
有鑑於此,針對BRCA1與BRCA2之基因突變,檢驗其突變點之存在,乃具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來幫助那些具有家族性乳癌病史之成員,找出其突變點之存在,或是找出那些已知有BRCA1或BRCA2突變之乳癌高危險發生率家族成員中是否為帶因者,也就是說,基因檢驗可以幫助我們找出這些高危險家族中之真正高危險群。

另外對於已罹患乳癌之患者,若檢驗出具有BRCA1與BRCA2之基因突變,更應嚴密的追蹤以防另一側乳房乳癌病灶之發生,及罹患其他癌症如卵巢癌之可能。一旦有下列情況時,代表其所罹患癌症可能與BRCA1及BRCA2之基因突變有關連,屬於高危險群,強烈建議必須接受乳癌BRCA1/BRCA2基因檢驗:
(1)家族中有同一人先後罹患乳癌及卵巢癌;
(2)家族中有二個或二個以上家族成員在 50 歲前罹患乳癌;
(3)家族中有男性罹患乳癌。

另外,早發性乳癌之患者亦屬於高危險群,強烈建議必須接受乳癌基因檢驗。當然,在情況許可下,基於預防醫學之觀點,實更應提供此項基因篩檢服務於一般健康婦女。

遺傳性大腸直腸癌
遺傳性大腸直腸癌基因檢驗的重要性
大腸直腸癌在西方國家是第二常見的癌症。近年來在台灣地區,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也逐年增加,已取代胃癌而成為國人第三常見的癌症。對大腸直腸癌基因分析的了解,確實有其必要性及重要性。

基因分析檢驗可用於早期診斷出帶有突變基因者,對疾病的診斷不再需要長時間的追蹤。也因為如此,早期診斷後的病人處理方式也可以有更好、更新的治療策略。帶有突變基因者,需早期開始追蹤腸鏡並縮短其時間間隔;甚至開始化學預防治療(Chemoprevention)。沒有帶著突變基因者,則可延長其追縱的間隔,以減少病人的痛苦及降低醫療成本。

什麼是遺傳性大腸直腸癌基因
遺傳性的大腸直腸癌症侯群包括家族性多發腺瘤性息肉(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及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FAP約占大腸直腸癌患者的 1~5%,而HNPCC則佔了大約 5~15%的比例。FAP為大腸內出現數百至數千個腺瘤性息肉,多半平均於 15 歲開始出現息肉;若為帶有突變基因者,35 歲以前都會出現大腸息肉。大腸癌平均發生年齡為 39 歲。如果大腸未切除,大腸癌的發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一種顯性遺傳的疾病,而且只要帶有突變基因者都會發生多發性息肉。FAP的突變基因是位於第 5 染色體長臂上的APC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基因。

HNPCC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兩大群:(1)發病部位侷限於大腸者,Lynch Syndrome I及(2) 包括腸道以外部位的癌症家族症侯群,Lynch syndrome II。 這也是一種顯性遺傳的疾病,發生大腸癌平均年齡為 45 歲。大腸癌之外,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腸癌、腎細胞癌等也都曾被報告出現在此一癌症家族症候群中。

HNPCC的基因缺陷是錯誤配對修補基因的損壞,mismatch repair genes (MMR genes)。已知和錯誤修補功能有密切關係的基因有MSH2、MSH3、MSH6、MLH1、PMS1、PMS2及MLH3,而在大多數目前的報告中,MSH2(第 2 染色體)及MLH1(第 3 染色體)的基因突變,是HNPCC病人的主要變化基因(兩者合併約佔 65%的HNPCC基因變化),其他如PMS1(第 2 染色體)及PMS2(第 7 染色體)則佔其他的 10%左右。

哪些人需要接受檢查
家族中有兩代,3 人以上發生癌症( 特別是大腸直腸癌 )的家族。

如何檢測
在前述之基因檢驗中,不論是乳癌基因或是大腸直腸癌相關基因,由於其基因突變絕大部分不是大段基因的缺失,而是少數幾個或單一核甘酸的突變所引起的,而且不同家族中之突變點皆不相同,針對此類基因突變檢測,DNA序列分析乃是最基本且是最重要的,但是其高昂之費用使得此項基因檢驗無法普及,於大部分國家只能停留在研究階段而無法提供於臨床服務。

但由於其重要性及必須性,在一些先進國家,目前已有一些專門中心,已提供以上所述基因突變分析之臨床服務。在台灣,包括台大醫院在內,亦已有數家醫學中心可提供此項基因檢測,也希望透過此一基因檢驗服務,嘉惠更多之病患家族及對癌症之防治有所貢獻。

結語
由以上之介紹,當可了解基因突變於家族性癌症中所扮演之角色,及基因檢測及遺傳諮詢之重要性。當然,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之研究,亦已發現有更多之基因,在癌症之生成中扮演重要之角色,但礙於篇幅及其複雜性,在此文中就不再詳述。

最後在此建議,若對於癌症基因方面有任何之疑慮及問題,請就近尋求專業醫師之建議與諮詢,若有需要將可進一步尋求基因診斷之幫助。

 

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 蘇怡寧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