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兒童醫療大樓提供專屬於兒童的醫療服務,院方不僅持續努力打造一兒童新樂園,對於就醫環境的兒童安全更是非常重視,除了邀請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林月琴執行長至兒醫大樓各遊戲空間作安全檢測外,亦經常請執行長至本院進行專題演講。適逢兒童安全日到來,我們特別情商林執行長為孩子的安全把把脈,希望藉此提供予家長們更實務面的預防方針,齊步呵護我們寶貝的下一代。
以下為林執行長提供的資料:
對兒童而言,事故傷害是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據民國98年行政院衛生署統計得知,事故傷害造成我國14歲以下兒童305位死亡,其中死於機動車事故傷害者居多,如何減少兒童事故傷害便成為一個大家需努力的事。由於孩子喜歡探索新奇的事物,且大部分是活潑好動的,但對環境的認知不足,自我控制的能力不佳,再加上對危險的判斷不夠,事故傷害仍深深的威脅著此階段的孩子,因此,父母的把關工作顯得格外的重要。
機動車傷害
在台灣相當多的父母以機車來載負孩子,但機車對孩子的殺傷力是所有車種中最高的,亦即孩子搭乘機車死傷的人數最多。一方面由於孩子身體發展的關係,頸部相對脆弱,再加上目前安全帽最小的頭圍是52公分,大概要到小學二年級以上的孩子才較為適用,所以安全帽並無法保護孩子的頭部,因為尺寸過大,且重量上對頸部又是一個負擔。建議家長應儘量使用大眾運輸,減少讓孩子坐機車的機會。若搭乘汽車,則要使用兒童安全座椅來保護小朋友的安全,讓孩子坐後座,並依據兒童的年齡、身高、體重,選擇合適的安全座椅,使用前應詳讀說明書,按照說明書確實安裝妥適。
跌倒墜落
幼稚園階段的孩子身材比例接近五頭身,也就是頭部大小佔全部身體的五分之一,頭重腳輕,容易有跌倒的狀況發生,所以地板及四周的環境相對重要。除了地板應平坦且保持乾燥外,也要檢查四周環境有無尖銳物,例如桌角、櫃角是否是尖角,牆壁上有無突出物;也不宜讓孩子手拿尖物例如鉛筆、剪刀等走動,曾經有九歲的孩子在家中寫功課,起身走動時仍握著筆,卻跌倒致鉛筆刺中心臟,所以家長千萬不可輕忽!
墜落的傷害近三年來一直快速的成長,家長偶而會將孩子單獨留置家中,特別常見的是利用孩子睡眠的時間,外出倒垃圾、收信、購物,從案例分析來看,讓孩子獨處多數造成兩種事故:火災、墜樓。預防墜落的首要作法是--「不可以讓孩子獨處」,並且將環境中可能墜落的點加以預防措施,例如在床及沙發四週鋪上軟墊、二歲以下的孩子儘量睡嬰兒床,如睡大床四週應有防護措施;而墜樓的預防則需有110公分高的陽台護欄、欄杆的縫隙在10公分以下,窗戶要有安全裝置使得窗戶僅能開啟10公分寬。
燒燙傷
五歲以下的幼兒意外傷害以燒燙傷居首位,又以熱液燙傷的佔將近一半的比例,諸如洗澡水、熱湯、熱水皆是燙傷的主要來源。尤其是開飲機需要特別管控,例如將其放置高處,但是光這樣還不夠,切記!也要將電線收好,去年曾發生五歲的孩子拉扯到熱水瓶的電線,造成熱水瓶被扯下砸到頭部後迸開,熱水潑出燙傷孩子致死的案例。另外除了善加保管火柴、打火機以外,也要注意不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插座,或在無大人看管下進出廚房。由於孩子用髮夾、迴紋針、剪刀插入插座產生燒傷的案例時有所聞,家長也應養成一個好習慣,不使用的電器用品應隨時拔插頭,並將插座使用插座防護蓋蓋上。
窒息
窒息的來源有異物梗塞、或是繩子繞頸、密閉空間。溺水也是傷害源之一,家中不蓄水是預防的措施之一,外出時也要確保孩子有無機會過於接近有蓄水的地方。有密閉空間的家用品,如冰箱、烘衣機、洗衣機、衣櫃也應規劃安全措施,例如不讓孩子有接近的機會,或是使用安全鎖鎖上。因為對他們而言,這些機械類的裝置新奇又有趣,但是危險性也相當高,因為孩子一旦進入這些地方,一方面有的無法自內開啟,有的則因孩子對設備操作的概念不足,不知如何開啟,或是因為在玩躲貓貓的遊戲而不想出來,長時間躲在該處沒有空氣,而造成窒息。所以不該讓孩子進入的地方應明確的告知他們,並說明理由、可能遭遇的狀況及應變的方法,但父母不可因為已經告知而掉以輕心,因為孩子的記憶力有限。
提供孩子的食物也要注意,切記三公分大小、圓形的東西較為危險,例如湯圓、麻糬、貢丸、魚丸、葡萄等,當然小物件也不要讓孩子隨處取得,例如錢幣、鈕扣。另外,電線、延長線、窗簾繩子、折疊桌、塑膠袋及保鮮膜也是造成孩子窒息的一項禍源。
中毒
孩子不僅常將物品塞口中,鼻孔、耳朵都是他們塞小物件的地方,塞入口中會產生異物梗塞以外,還有可能發生的就是中毒,所以父母要將危險的物品收好,例如藥品、清潔劑、藥水、化妝水、鈕扣型電池、食品包裝內的乾燥劑、蠟油等等都是危險的物品。
有位父親看到自己孩子吃了蠟油後,進行催吐,發現催不出來後,便到藥房買瀉藥給孩子吃,12個小時後孩子死亡!中毒事件發生後正確的處置方法是相當重要的,除了食物中毒可以催吐外,其他的一概不可以催吐,應儘速送醫急救,建議父母--尤其是家中有六歲以下幼兒的家長--應參加急救的相關課程。
事故的發生往往讓人措手不及,父母應本著「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首先要做到絕不讓孩子獨處,對環境的安全與否時時做檢核,養成良好的習慣,東西隨拿隨收,尤其是危險物品,並有效的給予孩子安全教育,培養足夠的的應變能力面對環境中所產生的種種狀況,讓他們能夠順利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