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專欄
溫馨美好的母嬰接觸就從親子同室開始
在兒童安全日談兒童事故傷害與預防
 
為孩子的安全把脈
 
台大醫院「Q比關懷百分百」兒童節慶祝系列活動報導
 
 
 
 
     

 

 

 

 

 

 

 

 


溫馨美好的母嬰接觸就從親子同室開始
內容下載 :
 

母乳哺餵是人類最傳統、最自然的餵食方式,母乳無論從嬰兒的營養、疾病的預防、智力和心理的發展,它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功能,是嬰兒最佳的食物。為了幫助母親在產後儘早哺餵母乳,提高哺餵母乳的成功率,行政院衛生署近年來委託相關機構辦理「母嬰親善醫療機構」認證,希望創造一個方便母乳哺育的友善醫療照顧環境。在十項幫助母親於產後哺餵母乳的措施中,其中一項就是「實施每天 24 小時親子同室」。

親子同室是一種醫院的特殊安排,讓母親和嬰兒不分日夜待在同一房間,允許母親和嬰兒不受限制的接觸。親子同室是以家庭為中心的照護,讓產婦有舒適的生產過程、提供產後自我照護衛教,及新生兒安全照護的環境。親子同室期間醫護人員教導父母安全照護新生兒及育嬰技巧、熟悉新生兒特質,建立親子關係,使家庭中各成員彼此能及早適應,進而建立穩定、良好的親子關係,也使父母在返家後對新生兒的照顧更具信心。

本院為使寶寶與家人有更多接觸,於母親生產後採用親子同室的照顧方式;也就是寶寶出生後,經過檢查及觀察其身體一切正常,且母親體力也較恢復時,即讓寶寶與母親在同一病房內接受護理人員的照顧,共享新生命的喜悅!親子同室的特色及優點有:

  1. 促進成功哺餵母乳
    依寶寶的需要哺餵母乳,除可增進小寶寶吸吮機會,並能有效刺激乳汁分泌、減少乳房脹痛的不適,使寶寶獲得更自然、更溫暖的哺餵,成功建立哺餵母乳型態。
  2. 了解寶寶的習性並增進親子關係
    每位寶寶都有其個別性,藉著24小時親子同室的機會,父母可以觀察到寶寶的睡眠、飲食、排便等習性,以增加本身生活上的調適能力及作為日常作息安排的參考。另一方面,因為持續性的相處,父母與寶寶的互動機會增加,更能熟識彼此,產生親密感。專家學者指出,在新生兒初生期是建立親子關係最重要的時段,因此越早接觸寶寶越有利於彼此親密關係的建立。
  3. 學習照顧小寶寶的技能
    醫護人員在親子同室期間,會教導母親及其家屬照顧寶寶的基本技能,新手父母可藉此學習幫寶寶餵奶、換尿布、量體溫及觀察寶寶身體狀況等育嬰技巧,並可學習發現寶寶的異常狀況及緊急處理方法,以奠定日後育嬰的能力。
  4. 降低新手父母的焦慮
    母親生產後的兩、三天,其注意力多半在自己身上,透過醫護人員在親子同室期間的協助,能幫助母親儘早熟悉寶寶,減少發生產後憂鬱症。另外,爸爸也能因為親子同室期間提早接觸寶寶,降低日後在照顧寶寶上的憂慮,更能在親子同室期間體諒到母親的辛苦。
  5. 增進父母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新手爸媽藉著直接參與照顧寶寶,可體會到為人父母的喜悅與樂趣,有助於自信心與成就感的產生。

親子同室的護理模式可提供良好的護理品質服務,並可延續您與寶寶之間濃郁不可分的親密關係,根據專家的研究,此種方式的護理並不會造成嬰兒的高感染機會或影響母親的休息,反而可以滿足父母親與嬰兒兩方面的實際需要,讓家庭早日成功地接納新誕生的寶寶,促使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建立良好的關係。

本院婦產部自民國 97 年底搬遷到兒醫大樓後,規劃並提供整合性、家庭式照護的母嬰親善環境,在產後病房硬體部分,做了許多創新的改變,例如:全面實施 24 小時親子同室、產後病房實施門禁管制、在病室內規劃嬰兒推車空間以及嬰兒專用洗澡水槽等。本院要求婦產部護理人員同時接受產科及新生兒科訓練,將母嬰視為一體共同照顧。如此重大的規劃改變,使得本院自然生產產婦親子同室率由 97 年的 13.8%提升至 99 年的 75%,剖腹生產產婦親子同室率也由 97 年的 6.8%提升至 99 年的 52.8%。台大醫院致力推廣母乳哺育母嬰照護作業,通過 99 年度母嬰親善醫院認證並榮獲特優獎。為更確保親子同室的安全性,於民國 99 年更運用了健康照護的失效模式分析(HFMEA),結合全院相關部門制定「嬰兒遺失」預防措施及緊急應變計畫,來提供全面性的親子安全環境,更使本院為其它醫療院所的學習標竿。

護理部護理長 傅麗華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