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兒童腦瘤
 幽谷中的亮光
   
   
 前期兒童專欄
   



 

 

:::
幽谷中的亮光
內容下載 :
 

走入兒科病房,身為醫療團隊的一份子,可立即感受到醫護人員想要盡力搶救每一個孩子的健康與生命,那份使命感督促著我們不斷地往前進。但當我們遇到醫療的困境,疾病可能無法治癒時,醫療團隊就得開始思考安寧照護,一面想辦法緩解病童身體的疼痛不適;一面努力讓病童與家屬對於最壞的結果有所準備。然而,兒童安寧療護這個連醫護人員都需鼓足勇氣才能啟齒的議題,對家屬而言更是難以面對,甚至視為禁忌的話題避而不談,似乎一旦開啟了對話就代表死亡會加速發生,或醫師已經放棄治療。其實事實並非如此,若非治療弊大於利,或病情變化快速,治療風險過高,沒有任何一個兒科的醫護人員會輕易提及安寧照護。

記得小公主來到兒癌病房時才5歲,公主病、任性、霸道、貼心是家長對她的形容詞,神經母細胞瘤的化學治療持續了一年,醫師評估治療效果未如預期,希望可以暫緩治療,媽媽聽到壞消息後情緒崩潰,哭了好幾天,當醫師來查房時,小公主拿了貼紙和糖果給醫師,沒等醫師開口就說:「好了,你可以走了。」不准醫師再把家屬叫出去,小小年紀的她想保護媽媽,不想醫師再讓媽媽流淚。陪著媽媽在社工室大哭一場後,我們一起討論著那接下來還能做些什麼?怎麼和孩子討論疾病與死亡。

一年後,我再度在病房遇見小公主,原本在門診化療的她,因為嚴重疼痛入院,媽媽告訴我說這段時間她放下工作,陪著小公主一起做了很多事,去很多地方玩,也抽空帶小公主返回印尼娘家,小公主和印尼家人相處得很愉快,回臺後還一直表示想回印尼。學校生活、新同學讓小公主覺得開心,家屬內心雖然擔心,但並沒有阻止她去上學,此次入院媽媽平靜地告訴我:「這次再住院檢查,我們已有心理準備面對疾病惡化,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崩潰大哭了,她在家痛到打我耳光,我一點也不怪她,因為我知道她真的很不舒服,看她這麼辛苦,心裡真的很捨不得,我們不能這麼自私(不讓她走) 。」

為了緩解疼痛,醫師決定開始住院化學治療,副作用不大、住院時間也不長,目的在於維持生活品質,在意外表、個性好強的小公主,對於要再掉頭髮很難接受,擔心會被同學笑,多虧床邊教學老師的聯繫,學校導師的大力協助,幫忙先跟同學衛教打預防針,讓小公主回到學校又活蹦亂跳。

一個月後的化療住院,小公主碎唸生日當天竟然要打她最討厭的背針,社工師和家長開始密謀提前一天幫她過生日,我們邀請了Cosplay睡美人姐姐(感謝她的情義相挺)、紅鼻子醫師來幫她唱生日快樂歌,準備闖關遊戲讓她為自己贏得生日禮物,護理師姐姐和小公主合照時還一起擺出翻白眼的表情,沒錯,這是要打針吃藥時小公主最常出現的反應,大家笑成一團。幾天後床邊教學老師去病房上課時,問她生日會那天如何?小公主說:「我高興爆了,睡美人講話怎麼那麼像真的公主啊!」

在兒童安寧的過程中,家屬可提供有品質的陪伴,表達關愛、支持和接納,彼此分享心情,觀察兒童可能有的反應,允許釋放強烈情緒,包括憤怒或惡意。大人不要覺得在小孩面前哭泣不好,這樣小孩也會習得壓抑自己的情緒,因為互相擔心對方,反而拉遠了心的距離。別忘記末期病童仍有教育、學習、遊戲、成長發展的需求,若生活只剩病床和治療,無法接觸其他人事物,真的毫無生活品質可言。英國繪本《爺爺的天堂島》裡的作者Benji Davies:「死亡與愛從不相互牴觸,死亡看似帶走了生命,愛卻依然存在。有愛在,親愛的人便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不曾離開。」面對生命最後的一段旅程,我們需要的不是「方法」,而是愛與勇氣!


社會工作室社會工作師 林育如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