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構造一般都是具有兩個腎臟,分別位於左、右後腹腔腰部的上方,左高右低。它的功能有形成尿液排除水分,排泄體內代謝後廢物,維持人體內水分、電解質及酸鹼度的平衡,也具有調節血壓、製造紅血球生成素,刺激紅血球的生長和成熟,維持血色素的濃度、產生活性維生素D,調節鈣與磷的代謝等等,且腎臟與內分泌有關,如腎臟受損也會出現內分泌失調情形。如此重要的腎臟若出現下列狀況時,即可定義為腎臟衰竭:
- 腎臟衰竭是指腎臟的功能嚴重受損或完全喪失,即失去排除代謝廢物、體液電解質的功能,酸鹼平衡與內分泌功能亦喪失。
- 慢性腎衰竭常見原因有腎絲球腎炎、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造成腎硬化、慢性腎盂腎炎。
- 慢性腎衰竭病患腎臟已纖維化,因此其治療目標應放在減緩腎功能惡化程度,及防止進一步傷害腎臟。
當發生腎臟衰竭時,該如何減緩腎功能惡化?建議方法如下:
- 原發疾病的控制
- 某些腎絲球腎炎可用藥物抑制其活性以減緩惡化。
- 糖尿病腎病變則須嚴格控制血糖來減緩惡化速度(空腹血糖控制在140mg/dl以下)。
- 高血壓與慢性腎衰竭是一種惡性循環,降低血壓可減緩腎功能惡化。
- 當遇感染時應求醫徹底治療。
- 飲食
- 鹽分(鈉)的控制:鈉離子普遍存在食物中,尤其是鹽、味精、豆瓣醬、蕃茄醬、味噌等調味料,所以忌食醃製罐頭加工食品,酌量減少烹調用鹽、醬油、味精、烏醋等,烹調時可多以白醋、酒、蔥、薑、蒜、八角、香菜、枸杞、參鬚等加重風味,以減少食鹽使用量。
- 水分的控制:若尿液減少及有輕微水腫,應酌量減少水分攝取。每日飲水量建議:24小時尿量,再加上500-700cc(包括:稀飯、飲水、飲料、湯、水果等),可先將每日用水量出,適度的運動可增加汗液排除,使飲水量較為寬鬆。
- 鉀的控制:一般食物皆含鉀離子,但經烹煮後會流於水中,所以應避免生食、高湯、雞精、芶芡等湯汁,脫水果乾、菜乾等。
- 磷的控制:注意高磷食物:全穀類(糙米、全麥製品等)、核果(花生、腰果、杏仁、瓜子等)、奶類及奶製品,汽水、可樂、內臟類、軟骨類(溪蝦、小蝦米、吻仔魚、魚軟、蝦皮)等。
- 蛋白質的控制:避免市售高蛋白食品,限制過量蛋白質的同時,以高生物價值的肉類蛋白(蛋奶、畜肉、禽肉、魚、黃豆)取代低生物價值的麵筋製品、乾豆類。素食者蛋白質最好來源是黃豆製品。
若已罹患慢性腎衰竭的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有以下幾點照護事項是需留意的:
- 養成正確的醫療概念
因藥物是由肝代謝、由腎排泄,亂服成藥會造成腎、肝負擔。疾病發生時勿亂投醫,應找固定醫師治療,按時服藥,不可自行停藥以免病情惡化。
- 定期測量體重及血壓:養成每日起床固定時間量同一肢體血壓,每日量體重時,應注意體重是否增加過多,以防水腫(注意下肢是否水腫)及高血壓。
- 適當運動與休息:採漸進式運動,以無不適為主,增加體力及活動力,避免勞累及過度壓力。
- 可能因腎功能不佳導致貧血,醫師會視病情需要給予皮下注射「紅血球生成素」。
- 預防感染:因身體免疫力變差,需避免細菌感染,身上有管路者應保持清潔;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出入公共場所時請配戴口罩;補充足夠營養以增加抵抗力;如有感染徵象應及早治療。
- 正確飲食攝取:可參考上述飲食衛教。
- 水分限制:一天水分量應為前一日之尿量加500~800cc為限
- 由於汗腺萎縮皮膚常容易乾燥而搔癢,故建議少用肥皂且勿用太熱的水洗澡。必要時可使用油性潤膚乳液及保濕劑。適時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膚引起感染。可用拍打或冰敷的方式緩解搔癢症狀。
- 口腔清潔:因噁心、嘔吐、食慾不佳及口腔有尿騷味而造成社交困擾,建議可加強口腔清潔或嚼口香糖來改善。
- 勿輕易嘗試中藥偏方:有些中藥處方對腎臟有傷害,某些減肥藥及調經藥物可能引起漸進式腎衰竭,所以在沒有進一步證實之前,切勿隨意使用。若有疑問請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
參考資料:
- 程淑媛(2009)‧血液透析患者生活品質相關因素探討‧澄清醫護管理雜誌,5(2),31-40。
- 陳曉珮、陳玉敏(2010)‧慢性腎衰竭患者的營養照護‧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9(2),14-21。
- 郭月霞、孫萍、鄭金寶、陳昶旭(2010)‧透析病人之鈉與水分代謝異常以及飲食對策‧腎臟與透析,22(3),180-187。
- 蕭志忠、高芷華、吳寬墩(2006)‧慢性腎衰竭病人的低蛋白飲食‧腎臟與透析,18(3),128-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