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肺炎(community - acquired pneumonia ; CAP)是指發生在住院或住院未超過48小時病人的一種急性肺臟感染,是常見且可嚴重威脅健康與性命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大於60歲以上的老年罹患者中CAP的死亡率約10-15%。
臨床上常見的致病原包括有細菌、病毒以及非典型病原體,會因人群、地區及季節而有所變化。近年來,在全球關於CAP的研究中,常見導致CAP的病原體包括肺炎鏈球菌(S. pneumoniae)、流感嗜血桿菌(H. influenza)和金黃色葡萄球菌(S. aureus)等細菌;病毒病原體則有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A型及B型流感(influenza A and B)、副流感(parainfluenza)、腺病毒(adenovirus)、鼻病毒(rhinovirus)、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等比例逐年降低;而非典型肺炎病原體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約占2-30%、肺炎披衣菌(Chlamydia pneumoniae)約占6-19%、嗜肺退伍軍人桿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約占2-15%,三者呈現逐年增加趨勢。非典型肺炎(atypical pneumonia)是指與典型肺炎有所不同的另一類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各年齡層人口群均可能感染,通常病情較輕,亦可自行痊癒,但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嬰幼兒和老年人中,則可能會衍生重症。
進行培養分離此三種造成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為最可靠的檢查方法,但其生長十分緩慢、培養陽性率也不高,因此臨床上用途不大。血清學檢驗為目前實驗室主要的診斷工具,人體感染病原體後約7到10天,即可檢測出對其抗原產生IgM、IgA、IgG之抗體,在3到6週後達到高峰,而後逐漸降低,IgM抗體可持續存在數週到1年之久,在40歲以上通常是再次感染,可能不產生IgM抗體,僅產生IgG抗體,IgG抗體在急性感染後可持續存在長達數年。酵素免疫分析法(Enzyme Immunoassay;EIA)為血清學檢驗最常用的方法,其敏感性與特異性皆達95%以上,確定診斷需要急性期與恢復期同時測定IgG抗體效價有4倍以上的上升差異;當兩次IgG抗體結果為陽性,但無顯著上升時,判定為過去曾經感染;單一次檢測IgM或IgG抗體的結果,不能當作是否急性感染的確定診斷,尤其是成人。
肺炎黴漿菌和肺炎披衣菌可使用鼻咽拭子,進行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檢測病原體DNA,在診斷上有極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其優點在於可以迅速早期的診斷急性感染,缺點是實驗成本較高,且需要花費較多的心力對於探針及引子的效能進行確認,因此目前沒有被廣泛應用。
退伍軍人桿菌以EIA和PCR等方法均有助於其確診,目前實驗室常使用免疫色層分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測定尿抗原,可在短時間內測得結果,提供一般醫院及第一線現場直接檢測,對即時提供患者治療及後續防疫決策之參考有極大的幫助。
診斷治療非典型肺炎,最重要的是從臨床症狀、病史、實驗室檢驗與X光表現中,對高度懷疑感染的病人,及早給予治療,因為除了PCR檢測可以早期確定急性感染外,沒有任何一項實驗室檢驗可以快速百分百準確診斷其感染,而且在試劑廠牌間敏感性及特異性差異很大,故在解釋報告時需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