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祖孫的相處之道
 面對空巢期--「五力一管」來調適
   
 前期兒童專欄
   



 

 

:::
面對空巢期--「五力一管」來調適
內容下載 :
 

空巢是家庭發展必經的一個階段,從築巢到空巢,意指兩個人的世界因孩子而忙碌,待孩子們長大離家去發展,父母角色已不似當初被孩子倚賴時期那麼重要。依據Erikson的個體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來看,也就是中年期至老年期的人生黃金期,這個階段有人可能仍積極投入工作創新、研發、擔負責任、栽培下一代和對未來充滿期待;也有人可能不滿工作、抱怨生活、停滯不前。

空巢感產生的原因,主要源於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不再那麼重要而悵然若失,原先放掉的嗜好或興趣,要再拾起,感到力不從心而怯步。生活要從失去重心,到調適後,重新看到自己的價值,這個調適過程的長短因人而異。如何度過這段調適期,做好調適期的壓力管理呢?如何讓自己維持健康的身心狀態呢?以下是健康面對空巢期,壓力管理「五力一管」(鄭逸如,2012)的好方法:

五力1:鍛鍊腦力--擁有知識、能把問題想清楚、信念明確又有彈性、能探索與創造意義。例如:對「家庭不再需要我了」、「我是沒有價值的人」、「孩子那麼忙,我如果告訴孩子我想見他,會變成他的負擔」等非理性想法,練習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有證據嗎?有其他的可能嗎?最糟的情形會如何?就算可能發生,怎麼想可以比較安心呢?試著培養建設性的思考習慣,如:「孩子不是不需要我,孩子要的可能不是以往的依賴,而是需要我的支持與鼓勵」,「他的努力工作和經營小家庭不就是我教育他的目標嗎?」、「孩子各自發展才是家庭力量的擴展」等,另外,重拾舊有或開發新的興趣或價值並不難,重要的是,不批判自己做得好或不好,而是學習享受參與的樂趣,更豐富自己的生活。

五力2:柔韌心力--能覺察、接納、表達、紓解、解決情緒。當你會有空巢感時,就反映了過去你投注了相當的心力在家庭照顧和關係上。當情緒來時,請接納自己的情緒,並反思這個失落情緒想告訴自己的是甚麼?自己需要甚麼?是否願意講出來?跟誰講?怎麼講?在此反思過程,沉澱自己,看看周邊人事物,也許會發現哪裡需要自己,或親人仍舊需要你,自己更能去接納自己角色的轉變。自己察覺與接納了,也才能坦然表達,情緒得以紓解,或讓情緒得到解決。情緒能被傾聽與接納很重要,可以練習緩和呼吸或肌肉放鬆的方法,以達到身心的平衡。

五力3:強壯精力--能照顧身體、調適疾病、作息良好、有活力。當我們的體力、精神不再像年輕時,我們要學習成為自己最好的夥伴,安於吃飯睡覺,接近大自然。有好的體力,才有精神做想做的事,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需求,強壯自己的身體精神,就是孩子們最大的福氣,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完成他們的發展任務(成家立業等)。給予(施)和獲取(受)是每個人生階段與每個當下都存在的人與人珍貴的互動,愛與被愛就在施與受之間,讓人們感到幸福。

五力4:精準行動力--認清問題、訂定目標與計畫、採取行動、確認效果、做修正。例如:有需要就醫協助時、想見孩子時,勿猶疑,主動提出需求,做出改變行動,讓他們知道你的需求。親子關係需要共同成長,從我們自己做起,當孩子需要我們時,我們在他們身邊,給予重要需求的滿足和協助,當他們不是那麼需要我們時,我們也要能安於找到生活的目標和方式,過好自己的人生,若能掌握每個當下,就能掌握未來。告訴自己「他小的時候,我安於照顧他,如今我需要他,也安於讓他照顧」,雙方商量方便的時間和會面方式,讓彼此持續享受親子關係的成長。

五力5:擴充資源力--從環境中去增加資源,改善生活資源的量與質,以及從個人內在突破使用資源的阻礙。從參與活動中,認識活動中的朋友,擴大自己的社交面,減少自己對使用資源的設限,大家相互開放學習與彼此支持。善用親友、社團、組織等資源,豐富我們的生活,也適當發揮我們的愛心。

一管:提升管理能力--監督管理五力,辨認發生的事件,增強或調度所需的五力,自評管理情形,調整管理策略,提高效能。若只擅長或固著使用某種能力,會降低方法與問題的適配性,減損整體的壓力管理效能。針對重點做改進,做好壓力管理,以達健康、快樂、效能高。我們活用並妥善管理前四種內在心理能力,再加上後一種外在心理能力,必能成為健康面對空巢期的管理大師。

參考文獻
鄭逸如:臨床教師身心壓力與調適。醫策會:101年度教學師資工作坊研習手冊,2012。


 

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曾嫦嫦
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鄭逸如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