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祖孫的相處之道
 面對空巢期--「五力一管」來調適
   
 前期兒童專欄
   



 

 

:::
祖孫的相處之道
內容下載 :
 

當兒女長大成家,開始生兒育女,面對自己晉身為祖父母,大家庭再次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多麼令人喜悅及興奮的事。無論是孫子女在嬰兒期需要餵奶或哄睡,或者大一點兒開始需要玩遊戲、教規矩,乃至上學後需要督促學習與生活自理,又或是生病等突發狀況需要托顧照護,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父母若能獲得來自祖父母的支持與後援,往往有助減輕現代父母親職、工作、及生活等集於一身的多方壓力,並改善可能捉襟見肘的處境。

 「阿公阿嬤疼孫」似乎是普遍的現象,臨床工作中有時候會聽到父母親抱怨孩子難以管教,因為要不到點心玩具或不遵守規矩而受責罰,只要找上阿公阿嬤,孩子的要求就能被滿足、處罰就能獲赦,父母和祖父母之間的關係可能因此變得緊張,甚至對立。這並非是所有祖孫三代的寫照,不過父母和祖父母的確可能有不一致的教養方式或觀念。從孩子哭了抱不抱、搖不搖的處理方式,乃至吃多少餅乾糖果、幾點應該上床睡覺等生活習慣的建立,兩代之間都可能存在差異。隨著孩子年紀愈大、愈能覺察到父母和祖父母之間不同的行為要求,面對不喜歡的規矩,孩子可能會在不同管教對象間鑽漏洞、測試極限,練就見風轉舵的能力,生活常規也就愈不容易建立。因此,在父母和祖父母共同認知彼此皆為關愛孩子的前提下,透過清楚明確的溝通,瞭解兩代在教養上的想法或擔憂,開放地討論不同管教方式的成效及優缺點,協調彼此對親職角色的定位與期待,並逐漸達成共識,將有助於兩代親子和諧互動,維繫正向的家庭關係。

隨著年齡增長,人的體力會逐漸衰弱,腦力與心力也可能會減退,然而生活經驗的累積往往在年長者身上雕琢出生命的智慧。當孩子年紀尚幼小,日常起居的照顧往往需要家長耗費大量的體力,而生活常規的建立、認知動作的發展學習,則需要家長投入更多腦力與心力。對於年長的祖父母而言,實在需要根據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調整參與教養工作的程度和方式。例如幫忙準備餐點、協助接送上下學;或是做孩子的玩伴,唸故事書、剪貼繪畫、及一起到公園溜達;當孩子年紀增長、理解世事,祖父母便能說古談今、分享舊時趣事;而當孩子遭遇困難與挫折,可以適時地關懷傾聽,提供所需的支持和引導。除了考量祖父母自身的身心健康狀況,祖孫關係也受到兩代家庭互相往來的方式影響,諸如居住的遠近、相處時間與頻率、及祖父母和父母的關係等;平時若維持一定程度的接觸,參與彼此生活中的部分活動,家人間習慣於相互關懷與協助,都有助於培養良好的祖孫關係。

雖然祖父母可能是小家庭重要的支持與幫手,年長者對於生活依然有其獨特的需求與習慣;若是三代同堂或者生活起居有較大範圍的交集重疊,那麼適當地表達需求與設定生活界線,像是對於吵鬧的容忍度、早睡早起的作息規律、休閒運動的安排、對於居家環境整潔度的要求等,可以健康而開放的態度加以溝通和協調,如此不但能照護自己的身心健康,保養體力與心力,對於孫子女來說也是相互尊重的經驗與學習。除了身為祖父母的身分角色,年長者可能也面對即將從工作崗位退休,需要逐步思考與規劃老年生活,包括如何重新分配時間,均衡地投注於家庭、人際、休閒娛樂、新的工作與學習、乃至健康照護等,調適新的自我角色與定位,再一次展開新的人生篇章。

 

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張志瑄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