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專題報導
*
洞察癌症的蛛絲馬跡
刀刀相對?談各類新式放射治療技術
*
末期肺癌的新選擇:標靶藥物
     
 
前期專題報導
 
 
     

 

 

 

 

 

 

 

:::

刀刀相對?談各類新式放射治療技術
內容下載 :
 

惡性腫瘤從過去一直為國人十大死因的首位,近年來在對抗癌症上,放射治療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放射技術亦不斷在演進。新式放射治療技術不但有較高治療精準度,更能有效減少相關副作用,其目的在於希望提高治療成功率外,同時能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新一代的放射治療技術如電腦刀、螺旋刀、銳速刀、弧形刀、亞瑟刀、真光刀、質子刀等,各有其特色優勢,但眾多不同名稱卻讓病患選擇時更加眼花撩亂、一頭霧水。到底哪種技術才是最好的?適合使用於哪一類的腫瘤?常常是癌症病患接受放射治療前最大的疑惑。

其實上述所謂的某某刀,並不是指外科手術,全是指不同的放射治療技術。但不同技術間到底有什麼樣的差別?以下為幾種常見的新式放射技術介紹:
電腦刀:
使用射束為6MV(百萬伏特)的X光,儀器本身為具有數個關節之高精度機械手臂之設計,因此可作6個不同自由度的角度調整,使得儀器能提供1500以上不同方向角度的射束選擇。另一個特色是能在照射時即時監控治療誤差並立即校正,因此治療精準度高。一般來說,治療多為短療程(一至數次)且每次高劑量方式來進行。目前臨床上較多使用在腦部動靜脈畸形、腦部腫瘤、骨轉移、肺癌、肝癌等。但缺點是每次治療所需時間較長(半小時至數小時),另外體積或所需治療面積較大的腫瘤並不適合使用。目前僅有少數特定情況可專案申請健保給付,其它狀況仍需自費,自費費用約需十多萬以上。

螺旋刀:
同樣使用6MV的X光射束,儀器外形就像常見的電腦斷層掃描儀器。其特色在於射束類似螺旋方式旋轉,可從360度不同角度進行照射,並經由治療前的電腦治療計劃設計及優化,在不同角度時能即時將射束強度最佳化,以減少正常組織傷害。此外,每次治療前能進行影像定位並校正治療誤差以提昇精準度,治療的範圍更可長達160公分。臨床使用上可依病情需要作短中長不同療程之安排,臨床應用性極廣,不同部位之腫瘤皆可使用。但缺點是因為每次治療前皆需影像對位,因此治療時間較長,一般約需十多至數十分鐘。目前仍需自費,費用依療程長短不同約需數萬~20萬不等。

銳速刀、弧形刀、亞瑟刀、真光刀:
使用之射束為4-10MV的X光,儀器本身就是放射治療目前最常用之直線加速器。將傳統之直線加速器相關設備進行改良,使之可模擬類似螺旋刀治療方式,讓射束能夠從不同角度環繞照射,且動態調控其射束強度,藉此達到類似螺旋刀保護正常組織之效果。因執行速度快,能有效減少每次治療時間,一般情況僅需數分鐘即能完成該次治療。但依儀器等級、各醫院對影像對位執行頻率/方式的不同,在執行每次治療所需的時間以及儀器本身的精確度上會略有差異,但一般來說並不會影響其治療成效。目前各醫院因對此類技術收費差異較大,多數醫院收費約數萬元左右。

質子刀:
使用的射束與上述儀器皆不同,一般為70-200 MeV以上之質子射束(proton),最大的特點是質子射束有所謂Bragg-Peak之物理特性,在射束穿過組織的路徑上,質子可將能量集中釋放於特定深度(一般設定為腫瘤處)。因此相較於前面各技術所使用的X光射束,質子能大幅降低射束路徑上正常組織的放射劑量,以減少副作用發生之機會。但缺點是整個質子治療設備造價非常昂貴,需要數十億以上之建構成本。目前臺灣已有臺大、長庚等醫院將陸續引進質子設備,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應用於癌症治療上,成為治療癌症之重要利器。國外的質子治療多為自費,費用高達一、二百萬臺幣以上,國內因質子中心尚未運作,收費標準亦尚未制定。

隨著上述放射治療技術的進步,除了療效提昇外,相關副作用更能大幅降低。但每位病患的病情不同,各類技術亦有其優缺點,因此建議若臨床上有需要接受放射治療時,在選擇前仍應與您的負責醫師詳加討論,才能使得放射治療發揮最大的效益。

腫瘤醫學部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 王駿瑋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