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兒童專欄
小兒生長痛(Growing pain)
關心孩子身體的變化:談孩童之青春期發育與性早熟
 
 
 
 
 
前期兒童專欄
 
 
     

 

 

 

 

 

 

 

:::


小兒生長痛(Growing pain)
內容下載 :
 

許多家長都曾有類似經驗,幼稚園至小學這個時期的小孩,白天活蹦亂跳,到了夜晚睡前或半夜卻因為腳痛而哭鬧不休,疼痛的部位也許是小腿、膝部,也許是大腿,有時候單腳,有時候雙腳,外表看起來沒有異樣,但小孩卻很不舒服,甚至於十分痛苦。通常經過按摩或安撫之後,漸入睡境,第二天起床又是生龍活虎,活潑如常,好像沒事一樣。這種情形可能周而復始,隔一陣子又再發生。焦急的父母,帶小孩去看醫師時,小孩已無症狀,醫師用手摸一摸後,找不出異常的地方,認為可能為生長痛,觀察即可。於是家長半信半疑回家,但心中大石頭仍未放下。

對於這一類型疼痛,經詳細問診及理學檢查,並無異常之處,抽血檢查及影像檢查結果也正常,我們稱之生長痛 (growing pain) 或孩童良性痛 (benign pains of childhood)。統計上約20%的小孩在2到12歲年齡中,曾經為生長痛所困擾,而一旦小孩長大後,就不再發生了。其疼痛通常發生於下午、晚上或半夜,但較少會發生於清晨,且和日常生活或運動並無太大關聯,按摩或止痛藥通常很有效果。一般治療以緩和按摩或肌肉伸展運動為主,對於時常發作或疼痛較為厲害的幼童,可在睡前給予普拿疼(acetaminophen)或非類固醇消炎鎮痛藥物(如ibuprofen, naproxen等)治療,若疼痛和運動量有關,可考慮在運動前後各一小時,投予普拿疼藥物預防。

某些疼痛會和運動量特別有關,其疼痛較生長痛劇烈,在一天的每個時候都可能發生,局部並無明顯病兆時,要再注意以下病因:

(一) 關節活動度過大 (hypermobile joint):
 

這些小朋友好像橡皮人一樣,關節很柔軟,可做高難度動作。平常可做重量訓練來強化關節力量,便可改善運動所造成疼痛。

(二) 扁平足 (pes planus):
  扁平足容易造成踝、膝或髖關節甚至下背部扭傷,因而導致運動耐受性變差,容易疲勞或酸痛。此種情形,可利用扁平足鞋墊加以改善。而造成扁平足的原因也很多,嚴重程度與臨床表現亦可能相差甚多,還是需要專業評估才好。
(三) 長短腳(leg length discrepancy):
  短腳在一、兩公分以內,容易被忽略,但卻會產生孩童良性痛,這類小孩在初學走路時,表現動作即較遲緩。年齡稍長時,亦會因長短腳而產生腳痛或下背痛症狀,早期可將短側墊高治療。

雖然大部分幼兒下肢疼痛均可歸屬於生長痛,不過,如果有下列情況發生時,一定要很小心:(一)疼痛的部位固定;(二)只限一腿疼痛;(三)每天都痛,白天也痛;(四)外觀上有變化,如皮膚顏色改變、腫脹變形、局部壓痛或表皮溫度升高甚至發燙等時,就必須徹底查明病因所在,把腫瘤、各種不同組織的發炎、骨折或其他外傷所致的疼痛排除掉,以免延誤醫治。

有許多家長總覺得看醫師不照X光檢查,不會覺得安心,事實上骨科醫師都受過嚴格的專科醫師訓練,若有問題會主動安排照X光或其他更進一步檢查,況且很多疾病並無法利用X光檢查來診斷,犯不著亂槍打鳥式的照X光,使幼兒承受不必要的輻射劑量。

此外,幼兒疼痛的原因亦可能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心理層面的影響也要考慮進去,複雜的病情須要不同的專家與家長合作才有可能圓滿解決問題,千萬不要輕忽兒童所呈現出來的問題。

骨科部主治醫師 王廷明
骨科部主治醫師 黃世傑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