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依其屬性不同分為接觸性\碰撞性運動、有限接觸性\輕微碰撞性運動與非接觸性運動等三大類。每種運動因其屬性不同,運動參與者受到的傷害類型亦不同。以下將目前國內青少年較普遍從事的運動,依該運動的屬性與運動項目,簡介在青少年發生運動傷害之部位、原因與預防。
一、接觸性\碰撞性運動
- 英式足球:因為英式足球的規則是禁止與其他球員有強力的接觸,所以英式足球的受傷機率小於美式足球,犯規與場地狀況不良是造成運動傷害的重要原因。常見的運動傷害為肌肉拉傷或者是韌帶扭傷,最常發生足踝扭傷。因嚴重受傷須送急診的狀況以骨折為最多2。
- 武術(空手道、柔道與跆拳道等):青少年進行這類運動受傷的比例是相對低的。常見的傷害在肩膀、手肘、手腕與腳趾。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不要做超出能力與經驗範圍的動作;同時在合格的場地上進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所鋪設軟墊的品質與範圍。
- 籃球:常見的運動傷害在下肢,常發生足踝扭傷、膝關節傷害(跳躍膝)、背部拉傷、腳底皮膚與手指受傷等。籃球傷害很難預防,但是耐力訓練與適當的賽前暖身運動,有助於降低傷害之發生。
- 棒球:棒球基本上是相對安全的運動,常見的運動傷害是年輕的投手過度練習變化球,而產生「少年聯盟手肘」以及肩膀疼痛。此外會因為暴投球或被界外球打到,造成胸腔或頭部的傷害,所以適當的護具配戴相當重要。
- 排球:排球是具爆發性的快速運動,常有身體扭曲、飛撲、跳躍、重跌在地或球員間的互撞等。所以身體每個部位都可能受傷。尤其是手指、足踝、膝關節與肩膀。體能訓練與護具之使用,加上足夠的訓練與團隊間的默契是預防受傷的最佳途徑。
- 田賽(跳遠、跳高、標槍等):跳遠常見到落地受傷,包括足踝與膝關節扭傷。而跳躍時的力道也可能產生肌肉與韌帶之拉傷或撕裂傷。跳高則可能會有背部與膝關節之肌肉與肌腱受傷。預防受傷的方法就是體能與技巧的訓練與良好運動場地的維持。
大部分的傷害屬於過度使用,僅少數是因接觸造成,如跌倒等。
- 騎腳踏車:騎腳踏車是很夯的運動,現在台北街頭的 U-BIKE 是很漂亮的街景,雖然是輕鬆安全的運動,但是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報告發現在青少年的運動傷害發生率中,腳踏車是排進前 5 名的。預防腳踏車的運動傷害,很重要的是要選擇適合身型的腳踏車,可避免造成膝關節、足部、髖關節與手腕在騎車過程中過度負荷。另一個會造成嚴重受傷的原因是沒有配戴適當的護具,尤其是建議一定要配戴頭盔,避免頭部受傷。此外注意道路與場地的安全性也相當重要,因地形障礙而摔車,造成手腕關節受傷、下肢挫傷的病例也是相當常見。
- 賽跑:青少年的跑者通常是過度使用造成的傷害,主要的抱怨是膝關節,其次是腿部與足部。避免過度訓練是主要的預防方法。
- 游泳:游泳常見的是肩關節肌腱炎、膝關節與耳朵不適。逐漸訓練肌肉強度與耐力,並且避免過度訓練是預防的方法。
- 網球:網球是很激烈的非接觸性運動,因為快速的位移與大動作的揮拍動作,所以全身都有可能受傷。最容易發生的部位是踝關節、肩關節、小腿、阿基里斯腱與肘關節。通常受傷的原因是過度訓練,或者是不正確的打球動作-這通常就是造成網球肘的原因。
- 桌球:桌球的運動傷害與網球很類似,以踝關節扭傷、阿基里斯腱受傷、與網球肘為最常見。最重要避免受傷的方法就是運動前足夠的熱身與伸展操之確實執行。
- 跳舞:多數傷害來自過度使用。大多數是過度練習造成肌肉之拉傷扭傷、或者發炎;而街舞與 hip-hop 等有些地板動作,有可能造成腕關節與頸關節之傷害。
臺灣位屬亞熱帶地區,常見青少年不畏懼大太陽,揮汗打球。有關熱病的正確觀念一定要建立。
- 熱痙攣:常發生於在高熱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時,因過度流汗而導致肌肉內鹽分與水分的失調所引起,此時通常體溫不會高於 38℃。它的症狀是手臂、腿、或腹部肌肉抽搐或疼痛。以下是發生熱痙攣時,幾個緩解病症的建議步驟:立刻到陰涼的地方休息,喝運動飲料,輕柔地伸展肢體並按摩發病部位。即使痙攣現象消失,數小時內也不要再從事任何劇烈運動,否則很可能引發熱衰竭或中暑。假使痙攣持續 1 小時、或者已知該孩童有心臟疾病,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 熱衰竭:通常因過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之下,身體因出汗而流失大量水分和鹽分,再加上水分補充不足而導致。其表現病狀為:大量出汗、面色蒼白、肌肉痙攣、疲憊或虛弱、暈眩、頭痛、昏暈、噁心或嘔吐、皮膚濕冷、脈搏快且弱、呼吸快而淺。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陰涼處,將雙腿抬高,鬆脫緊身衣物,並在皮膚上覆蓋濕涼的毛巾。如果孩童意識清楚,讓其每 15 分鐘啜飲半杯涼水。若意識不清或有嘔吐現象則不宜飲水。密切監測情況是否有任何變化,假使情況嚴重、惡化,或者得知該孩童有心臟疾病,應立刻就醫診治。
- 中暑:假如熱衰竭沒有獲得即時治療,進一步可能演變成中暑。在身體排汗機制失去作用並無法調節體溫的情況下發生。患者體溫超過 40℃,有生命危險。其主要表現病狀為:
(1)躁動、昏迷、抽搐、迷糊等。
(2)嚴重高體溫(大於攝氏 40℃)。
(3)排汗不良,皮膚乾燥、紅、熱。
假如懷疑患者中暑,請立即赴醫求診,並在等待急救車與醫護人員支援時依下面的處置做第一線的處理:將孩童抬至多蔭的地方,迅速使用任何一種方式幫忙降溫,包括:保持搧風,噴灑涼水、冰敷等等。
太熱的天氣(一般而言指溫度高於 28℃),不宜進行長時間戶外運動,宜改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戶外劇烈運動。從事運動要注意水份攝取的重要性,運動前 2 小時先飲用 600 毫升的飲料,運動前 15 分鐘再補充 400-500 毫升,而運動時最好每 20 分鐘補充水分一次。注意熱病的早期症狀很重要,可避免情況惡化,如發冷、疲憊、頭暈、顳部的搏動性頭痛、和視力糢糊。有相關症狀即應報告老師並停止活動,不要硬撐。如此可以避免因運動導致熱病上身之危險。
經過上述的分項介紹,整理出避免運動傷害的主要五大注意事項如下,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這 5 個注意事項的落實是避免與降低運動傷害最好的方法,需要家長與老師對孩子們一再殷切的教育與提醒:
- 安全的運動環境:運動場地的了解與整理能減少扭傷與意外傷害,注意周遭的障礙物能降低碰撞傷害,運動場地人數的容納量需要做控管,要注意場所之光線與環境之溫度等自然環境的改變,以避免意外。運動前、中、後均應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
- 了解運動規則、正確使用運動器械與護具:在運動前都應確切的了解且確實遵守該運動的規則、運動器材的特性與使用方式,並使用適當的護具,才能避免運動意外傷害。
- 正確的運動姿勢與動作:姿勢不正確時或運動過度都會造成肌肉拉傷,要專心聽教練與老師指導正確姿勢與方法,可以降低發生運動傷害的可能性。
- 運動前一定要有適當的暖身與伸展運動:暖身運動至少要做到 15-20 分鐘以上,且應該視自己生理狀況、運動項目、天氣冷暖而有所調整。運動後進行適當的緩和與伸展運動,可以降低運動後的酸痛。
- 避免長時間的運動:運動時間過長是造成許多青少年急性運動傷害的原因之一,因為長時間的運動會造成肌肉及肌腱的疲勞,也可能產生過度使用症候群,所以不僅運動過程中適當的休息非常重要,也不適宜進行過度密集的長時間訓練。
在 3C 產品推陳出新充滿誘惑的現代環境,加上平日課業繁重,願意離開電腦、手機與書桌,到運動場揮灑汗水的青少年是很值得鼓勵的。但是過與不及都是問題,了解運動傷害是健康運動的重要課題,讓我們一起為守護青少年之健康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