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acebook * 無障礙網頁說明 * 台大醫院
 
       
 
 
   
:::
保健園地
 
     
   前期保健園地
 
 

 

 

 

 

 

 

 

:::


準爸媽如何迎接新生兒到來
內容下載 :
 

 對家庭而言,生產是一個重要的人生大事,在興奮之餘,準爸媽都應了解生產的徵兆及過程,也就是產兆與產程,加上簡易的自我照顧措施,使準媽媽能減輕待產過程中的不適,並有一個正向的生產經驗。

什麼是產兆

    生產前,準媽媽會感覺身體出現一些產兆,表示產程即將接近或開始。
  • 陣痛
    初產婦每隔 4-5 分鐘,經產婦每隔 10 分鐘規則子宮收縮,即可至醫院檢查。10 分鐘內有 3 次子宮收縮,便進入生產活動期直至生產。
  • 現血
    是一種褐色或紅色帶血絲的濃稠黏液分泌物,現血會隨著產程的進展而增加,但現血量多於月經期的經血量或有鮮血流出時,應至醫院檢查。待產期間現血仍會持續排出。
  • 破水
    無色無味的液體無法控制的從陰道流出,變換姿勢時更易流出,因此準媽媽若懷疑破水時,應到醫院檢查;若確定破水,應立即住院待產。住院期間請臥床休息勿下床走動,以防有臍帶脫垂滑出的風險,破水是自然現象,羊水會再生,48 小時內生產即可。
  • 便意感
    因胎頭的下降壓迫到骶椎神經,會有不自主想用力的便意感、下墜感,此時勿順著感覺用力,因易造成子宮頸水腫而延長產程,應側臥或張口哈氣,盡量放鬆勿用力。
  • 下背痛
    疼痛會由下背部開始逐漸延伸至下腹部,此為子宮收縮所引起,有時也會因胎頭下降壓迫薦骨所引起。

  • 若有破水、大出血、胎動減少時都應立即至醫院檢查

產程如何進展
  • 放鬆等待期
    初產婦規則陣痛至子宮頸全開 10 公分所需等待的時間,平均約需 13-15 小時(上限 32 小時);經產婦規則陣痛至子宮頸開 8 公分所需等待的時間,約需 7-9 小時(正常上限 20 小時),此期間應盡量放鬆全身肌肉等待子宮頸全開。
  • 用力期
    初產婦子宮頸全開至寶寶出生的時間,平均需 1-2 小時;經產婦子宮頸開 8 公分至寶寶出生的時間,平均需 0.5 小時,目的是利用腹部的力量將寶寶往陰道口推送,時間長短依骨盆狀況及用力是否正確而定。

準爸媽如何自我照顧
放鬆等待期
  • 呼吸放鬆法-- 子宮收縮漸強時→全身放鬆,加速鼻子吸氣、嘴巴吐氣的速率; 當子宮收縮減弱時→漸漸放慢呼吸速率,放鬆休息。 專注呼吸及放鬆肌肉可減輕疼痛感,促進產程進展。
  • 不自主想用力-- 若有不自主想用力或強烈便意感,極可能是寶寶頭部下降,請勿用力同時立刻通知護理師。
    • 哈氣--嘴巴張開像喘息式的急速呼吸,放鬆勿閉氣。
    • 吹蠟燭--吸氣後,以吹蠟燭方式嘴巴噘起快速吐氣。
  • 姿勢-- 可下床走動或以準媽媽自覺舒適姿勢臥床,若破水勿下床或坐起,以防臍帶滑出。
    • 側臥時胎心音訊號有時可能會短暫監測不到,平躺即可恢復,待產姿勢以舒適為主,不必擔心影響監視器的運作。
    • 待產期間,在醫護人員評估許可下,建議多下床活動,但需在裝置胎兒監視器持續監測的安全考量下。床邊活動如坐產球、搖椅、站立,有助於減輕疼痛及幫助產程進產。
    • 當子宮頸快全開時,建議採半坐臥,雙腿彎曲且分開,以利寶寶頭部下降。
  • 飲食-- 除非醫師囑咐須禁食,否則建議進食少量易消化且糖分高的食物、水、飲料以補充熱量。
    • 禁食牛奶或豆類等易產氣食物,因易脹氣而增加子宮收縮時的不適。
    • 因子宮收縮有時會想嘔吐,此時協助清潔及清水口腔漱口即可,待無噁心感時再進食。
    • 勿食人蔘,因會抑制子宮收縮造成產後出血。
  • 排泄-- 至少 1-2 小時需解尿一次,以利寶寶頭部下降;若超過 3 小時未解尿時,應告知護理師予以評估處理。
    • 破水或子宮頸開 6 公分以上,請於床上使用便盆解尿,避免下床如廁。
  • 陪產家屬可協助產婦
    • 陣痛時喊『吸--呼--』口令,提醒準媽媽作呼吸放鬆。
    • 協助準媽媽如廁,提醒解尿。
    • 若未有禁食之醫囑,可協助喝開水,或易消化之食物。
    • 可予肌肉按摩,按摩準媽媽後腰背之尾觝骨、大腿內側、小腿、手臂以利放鬆肌肉。
    • 擦汗、更換產墊以保持準媽媽身體舒適。

用力期
  • 姿勢-- 平躺姿勢,把手放在膝蓋或大腿內側,將雙腿朝兩側向後拉,頭部要抬起下巴貼近胸口,手肘要懸空勿抵住床。
  • 用力方式-- 陣痛開始時作一次深呼吸→再深吸一口氣→憋住氣→向下用力如解便般,持續用力10秒→換氣時,再深吸一口氣→憋住氣→向下用力,直到陣痛結束→放鬆。

了解產兆並正確配合產程的進行,是迎接寶寶的重要過程,期盼所有的準爸媽都能有個正向又安全的生產經驗。

 

參考資料:

  1. 黃國儀、陳淑溫(2011) ‧分娩的過程‧李從業總校閱,實用產科護理(六版,335-380 頁).台北:華杏。
  2. 曾英芬、陳信孚(2011) ‧待產及分娩的護理‧李從業總校閱,實用產科護理(六版,405-474 頁).台北:華杏。
  3. 何美華(2006) ‧分娩的過程‧於余玉眉總校閱,產科護理學(四版,196-235 頁).台北:新文京開發。
  4. Olds, S. B., London, M. L., Ladewig, P.W., & Davidson, M. R. (2007). 婦嬰護理學:產科、婦科及婦女健康(孫吉珍等譯).台北:華杏。(原著出版於2004)

 

護理部產房護理師 鄭明欣
護理部產房護理長 張璧蘭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