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特別企劃
專題報導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兒童專欄
前期內容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是為人父母最開心的事情,而新生兒的健康與安全則是父母最關心的議題,嬰兒出生後,從醫院接回家裡、或是來醫院打預防針,父母常常是以車接送,避免嬰幼兒接觸太多公共場所而遭受病菌感染,也提升嬰幼兒往返的舒適性,因此嬰幼兒於行車時的安全是父母在迎接新生命後的首要課題之一。
近來有許多關於嬰幼兒未使用或未正確使用安全座椅,導至嬰幼兒嚴重傷亡的新聞事件,如2011年6月,台中市一名父親載著9個月大的男嬰,在回家路上,因男嬰哭鬧故沒使用安全座椅,而把孩子放在副駕駛座安撫,疑因進入車庫時車道坡度太陡加上緊急煞車,男嬰從副駕座滾落到腳踏墊,送醫住院近8個月,男嬰還是不治。2010年9月苗栗一對夫婦載兒女出門,疑為閃避小狗,失控撞上電線桿,車上5個月大男嬰雖然坐在安全座椅上,惟安全座椅放在前座,導致車禍時頭部受到嚴重撞擊而死亡。因此,開車載嬰幼兒時務必正確使用安全座椅,以避免不可挽回的遺憾。
另根據實驗證明,當10公斤重的兒童在時速40公里的車上遭到正面撞擊時,由於慣性定律,兒童瞬間將產生30倍往前衝的力量(約300公斤),如果父母抱著兒童坐在前座,再強壯的手臂,恐怕也無法抱住孩子,兒童可能瞬間脫離大人的懷抱,或撞上擋風玻璃,或被拋出車外,故千萬不要因為幼童哭鬧,而妥協把幼童抱在懷裡。幼童哭鬧時,可先將車子停下來安撫並適度休息伸展筋骨,或是攜帶一些玩具給幼童玩轉移注意力。
根據衛生署的統計資料(2012)1,事故傷害死亡率為兒童(1-14歲)死亡最大主因之一,2011年1-14歲兒童死亡人數566人,粗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6.7人,其中事故傷害死亡人數為115人,占20.3%,而事故傷害中,運輸事故之死亡人數為47人,占事故傷害死亡人數40.9%,因此如何避免讓兒童在交通事故中身陷危險,為一重要課題。又根據交通部(2011)資料2,未繫安全帶的致死率是有繫安全帶的3.6倍,兒童沒有使用安全座椅發生車禍的死亡率又為有使用的8倍,因此兒童使用安全座椅極為重要。
政府為提升兒童乘車安全,自2012年8月起,「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1 條第3項規定「小型車附載幼童未依規定安置於安全椅者,處駕駛人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鍰」。故家有幼童者,為了幼童乘車時的安全,及父母的荷包著想,更是不可不慎。
不同年齡的嬰幼兒,因身體發展的不同,在使用安全座椅上有不同的方式,如嬰兒(0-1歲)的頭部佔身體比例較高,支撐頭部的頸部肌肉發展還未成熟,發生車禍時頸部若無支撐則易受傷,因此嬰兒應使用臥床式的安全座椅且儘量面向車後的方向安裝,以使嬰兒的脖子受到支撐。另外較大的兒童(約4-12歲或體重18公斤-36公斤),需注意繫安全帶時是否會卡住脖子,若會則需使用學童用座椅,以免於車禍發生時安全帶勒住脖子造成窒息。而安全座椅應安裝於後座,因一般汽車的前座均有安全氣囊,在事故發生時,安全氣囊瞬間爆開,若兒童安置於前座,易造成兒童受傷,故建議12歲以下的兒童務必乘坐於後座。
家中的幼童是每個父母的寶貝,在行車安全上,千萬要正確使用安全座椅,以保障幼童在行車時的安全,讓寶貝可以平安健康的長大。
圖片來源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