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目前每年新生兒的出生數約20萬人,已降至二十年前的一半了,兒童的總人口數也逐年下降。隨著人口結構的高齡化及少子化的改變,社會對於兒童健康醫療品質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國家級兒童醫院的成立,是長期以來大家所期盼的。經過了長年的籌劃,克服眾多的困難,臺大兒童醫院的籌建工作,己經如胎兒般逐漸成熟,在2008年,將向社會報到。身為他的催生者之一,我也以喜悅的心情,迎接他的誕生。
臺大兒童醫院設立的宗旨是要擔任國家級的兒童醫學中心,提供最佳的醫療給重症及困難診療的兒童,為國家培育優秀兒童醫療人才,並對兒童健康之各種問題進行研發,以促進兒童健康之提昇,及疾病之防治,更對國家兒童健康政策提出建言。 |
|
|
回顧臺大兒童醫院之籌建歷史與過程,其實頗為曲折。在1984年時呂鴻基教授即提出籌建國家級兒童醫院的構想。當時由臺大小兒部同仁籲請臺大校方籌建兒童醫院。1991年衛生署張博雅署長組成國立兒童醫院籌設委員,並列入國家建設六年計畫。1994年行政院函示兒童醫院案名稱修訂為「臺大醫學院附設兒童醫院」,其經費由教育部循序向行政院申請。在同年10月1日臺大醫學院成立「兒童醫院籌備處」由呂鴻基教授擔任首屆主任。呂教授多年辛苦推動的兒童醫院計畫於是有了初步的籌設基礎。當時呂教授任命我擔任規劃組組長,於是我與臺大兒童醫院之規畫結了深厚之緣。當時委任臺大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及美國人民基金會HOPE為技術顧問,引進美國兒醫院的設計經驗。同年亦甄選許常吉建築師作為臺大兒童醫院之建築師。為了增加對於國外兒童醫院的認識,呂教授亦帶團訪問參觀美國、加拿大及日本多家兒童醫院。 |
|
|
1996年至2003年我擔任臺大小兒部主任期間,更致力籌建兒童醫院,尤其是爭取籌建經費的工作。由於經費雖然行政院指示由教育部編列,但是教育部各方面的教育的經費負擔相當沈重,因此兒童醫院經費的編列一直沒有著落,籌建工作也一直限於紙上作業。所以當時最重要的任務是促請教育部及行政院將臺大兒童醫院預算編列入年度預算之內,但這是最艱辛的任務。1997年王正一教授擔任籌備處主任,當時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通過兒童醫院都市設計之預審,決議兒童醫院可以建造20餘層的高樓,教育部亦同意「兒童醫院規劃設計書」。1998年行政院函亦確認國家級兒童醫院興建之必要,不採BOT模式辦理。在王正一教授的努力之下終於取得建造兒童醫院機電中心之經費,並在1999年發包工程。但是兒童醫院主體之經費卻仍無著落。 |
|
|
1999年我擔任兒童醫院籌備處執行長,2000年擔任籌備處主任,經臺大醫院李院長及醫院同仁的支持之下,我們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果。在黃榮村部長任內核定臺大兒童醫院建院面積及建院總經費。前期經費由臺大醫院負擔三分之一,後期經費自籌。從此之後,臺大兒童醫院改隸屬於臺大醫院之下。接著在黃世傑主任,林凱信主任,陳明豐副院長的努力之下,於2003年10月兒童醫療大樓新建工程開工,兒童醫院大樓外殼已經完成,其內部裝璜及設備工程至今仍積極進行中,預定於2008年年中開始啟用。 |
|
|
在臺大兒童醫院籌建過程中,很高興看到產科之加入,母親與新生兒很難分開。在產科加入之後,母親與新生兒可以一起在臺大兒童醫院,得到最好的健康照護。也會為國家培育優秀的產科人才。後來基因醫學部也加入,由於兒童的遺傳性疾病很重要,其診斷及治療是兒童醫院不可或缺的。很幸運地能將基因醫學部納入兒童醫院中。 |
|
|
|
|
|
綜觀整個籌建歷史,前期是兒童醫院計畫之規劃與申請,中期是經費之爭取及核定,後期是建築與規劃,都相當不容易。全程因為政府經費不足,以致籌建時程耗費二十餘年,充滿大家共同努力的血汗與辛酸,但是看著兒童醫療大樓由地面昇起矗立雲霄,深感欣慰。由於它的內部設計完全是針對兒童的喜好,及其醫療上的特殊需要,所以在專業設計上也特別嚴格。在硬體方面,舉凡空間,色彩,燈光,擺設,安全,舒適,相關專業的鄰近及支援等,都作了適切的考量。由於兒童乃指18歲以下的所有個體,所以使用人的範圍其實相當寬廣。在軟體上結合所有兒童醫療相關之專業人員及設備,以兒童為中心,讓兒童及家長在就醫時能得到最佳醫療照顧及保健預防的服務。也就是說過去家長們為了看同一兒童的不同疾病東奔西跑的狀況將會改善,改由醫療人員進駐兒童醫院來為兒童服務了。 |
|
|
我們欣喜的迎接臺大兒童醫院的誕生,在此少子化的社會中,臺大兒童醫院將扮演兒童健康守護者的重要角色,為我們一下代的健康而努力。 |
|
|
|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