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導

:::
胸腺瘤與胸腺癌——認識胸腺腫瘤的重要性
內容下載:

外科部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陳沛興

 

胸腺的功能與重要性

胸腺是人體免疫系統中極為重要的一個器官,位於胸骨後方、心臟的前方,屬於前縱膈腔內的結構。其形狀類似扁平的蝴蝶或兩葉扇形,顏色呈淡粉紅或灰白色。儘管胸腺在體積上不如其他器官明顯,但其在免疫系統的發展與維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胸腺的核心功能是促進T淋巴球(T細胞)的分化與成熟,這些T細胞在人體免疫防禦機制中佔有關鍵地位,能夠辨識體內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癌化細胞,甚至協助排斥外來的移植組織,維持身體的免疫穩定性與自我防衛功能。

胸腺在嬰兒及幼童階段發育最為旺盛,此時T細胞的生成與成長非常活躍。進入青春期後,胸腺達到其功能的高峰,之後便逐漸進入退化階段。到了成年後,胸腺的實質組織會慢慢被脂肪取代,但仍可能保有部分免疫功能。這種隨年齡自然萎縮的過程稱為胸腺退化(thymic involution),是人體免疫老化的自然現象之一。然而,即使胸腺在成人期功能趨緩,它仍可能出現異常變化,如過度增生、囊腫或腫瘤。


胸腺腫瘤並不屬於常見腫瘤,其發生率相對較低,但一旦發生,可能會影響周圍重要器官與結構,例如心臟、大血管與氣管,進而導致胸悶、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壓迫性症狀。此外,某些胸腺腫瘤也可能伴隨自體免疫性疾病,最典型者為重症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因此,胸腺腫瘤的臨床表現不一,診斷上需結合影像學檢查(如胸部電腦斷層、磁振造影)與組織學評估,才能準確判斷病變的性質。

在治療方面,胸腺腫瘤的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尤其在早期腫瘤中效果最佳。對於某些侵犯性較高或合併其他症狀的病患,可能需要加上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以提高手術成功率及預後。根據腫瘤的類型(如胸腺瘤、胸腺癌或淋巴瘤等)與臨床期別的不同,治療策略也有所差異。

因此,了解胸腺的生理功能與相關疾病變化,是維護健康不可忽視的一環。若能及早識別胸腺異常所帶來的徵兆並及時就醫診治,將有助於降低疾病對身體的影響,提升治療成功率與生活品質。



胸腺瘤與胸腺癌的差異

胸腺腫瘤主要可分為胸腺瘤(thymoma)與胸腺癌(thymic carcinoma),雖然胸腺瘤與胸腺癌都來自胸腺上皮細胞,但性質、惡性程度及治療方式皆有所不同。


胸腺瘤

胸腺瘤是最常見的縱膈腫瘤之一,生長緩慢,惡性程度相對較低。大多數胸腺瘤都屬於良性或低度惡性腫瘤,雖然可能侵犯周圍組織,但比較少發生遠端轉移的情況。因此,如果能夠及早發現並進行手術切除胸腺瘤,術後恢復通常是良好的。

然而,部分胸腺瘤可能與自體免疫疾病有關,例如重症肌無力,患者可能會出現肌肉無力、吞嚥困難、眼皮下垂…等症狀。根據統計顯示,約有30%~50%的胸腺瘤患者,同時患有重症肌無力,這使得胸腺瘤的臨床表現更加複雜多變。


胸腺癌

相較於胸腺瘤,胸腺癌較為罕見,發生率雖然比較低,但惡性程度更高,且生長快速,也容易侵犯鄰近器官,甚至轉移至肺部、肝臟或骨骼等較為遠端部位。由於胸腺癌的細胞分化較差,治療難度相較與胸腺瘤來得更高,通常需要手術、放射治療與化學治療的綜合治療。

胸腺癌的術後復原比胸腺瘤差,五年存活率約30~50%,而且相當容易復發,因此患者需要長期追蹤與積極治療。



胸腺腫瘤在早期階段通常缺乏明顯症狀,因此許多患者是在接受健康檢查時,經由胸部X光攝影或電腦斷層掃描(CT)等影像檢查中意外發現縱膈腔異常腫塊。由於胸腺位處胸腔中央,鄰近心臟、氣管、食道及大血管,當腫瘤逐漸增大,可能產生壓迫或侵犯周圍結構,進而引發一系列臨床症狀。



常見的臨床表現包括下列五項:

  1. 呼吸困難與咳嗽:當腫瘤壓迫氣管或支氣管時,患者可能出現呼吸急促、胸悶、喘鳴聲,甚至是持續性或慢性的咳嗽。
  2. 吞嚥困難:腫瘤若壓迫或侵犯食道,可能導致進食時出現吞嚥困難,嚴重者甚至影響營養攝取。
  3. 上半身水腫:腫瘤壓迫上腔靜脈可能造成上腔靜脈阻塞症候群,表現為臉部浮腫、雙上肢腫脹及胸部靜脈怒張等現象。
  4. 胸痛與疲倦:若腫瘤侵犯胸膜、神經或周邊組織,可能引起局部疼痛或長期疲倦不適。
  5. 重症肌無力相關症狀:部分胸腺腫瘤,特別是胸腺瘤,可能與自體免疫性疾病「重症肌無力」相關聯。患者可能表現出肌肉無力、眼瞼下垂、吞嚥困難、言語含糊等神經肌肉症狀。



胸腺腫瘤的診斷

通常依賴以下三項檢查:

  1. 胸部X光攝影:作為初步篩檢工具,可發現縱膈腔是否有異常陰影或腫塊。
  2. 電腦斷層掃描(CT)或核磁共振攝影(MRI):提供更精確的影像資料,評估腫瘤的大小、位置、形態及與周圍重要器官(如心臟、大血管、氣管)的解剖關係,有助於手術與治療計劃的擬定。
  3. 組織學檢查(如細針穿刺或手術切片):為確診的關鍵步驟。透過穿刺或切除腫瘤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可確定腫瘤的種類(如胸腺瘤、胸腺癌或淋巴瘤等)與分化程度,進而指導後續治療策略。



總結而言,雖然胸腺腫瘤屬於較罕見的胸腔腫瘤,其早期症狀不明顯且易被忽視,但當出現上述呼吸、吞嚥或神經肌肉異常等症狀時,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檢查。透過影像學與組織病理檢查的綜合評估,有助於及早確診並制定個別化的治療方案,從而提升治療成效與病患預後。



胸腺腫瘤的治療方式

胸腺瘤的治療

胸腺瘤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如果腫瘤仍局限於胸腺內,透過微創手術或開胸手術完全切除,治癒率高。若腫瘤已侵犯周圍器官,則可能需要術前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縮小腫瘤後再進行手術。

胸腺癌的治療

胸腺癌的治療通常需要多模式治療,包括:

  1. 手術切除:若病灶仍可切除,會優先考慮手術。
  2. 放射治療:降低局部復發的風險。
  3. 化學治療:控制腫瘤生長,特別是已轉移的情況之下。
  4. 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部分患者可依醫師建議考慮新型療法。


預後與追蹤

  1. 胸腺瘤:早期發現且能夠完整切除,存活率相當高,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
  2. 胸腺癌:五年存活率相對較低,約在30~50%之間,具體情況需視患者的治療反應而定。
  3. 定期追蹤:術後患者即使經過成功治療,仍需要定期追蹤,以確保腫瘤沒有復發。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定期接受胸部影像檢查,並觀察是否有新的症狀出現,以便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採取適當的處理措施。



如何降低風險與及早發現?

目前並無明確的方法可以完全預防胸腺腫瘤的發生,但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吸菸、規律運動以及維持良好的免疫系統,對於降低罹病風險可能有所幫助。此外,40歲以上民眾建議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透過胸部X光或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篩檢,以便及早發現異常病變。若您出現不明原因的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吞嚥困難或肌肉無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以確保自身健康。




結語

胸腺瘤與胸腺癌雖然並非常見疾病,但對健康的影響不可忽視。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都是在例行健康檢查時才發現腫瘤,因此,定期進行胸部影像檢查對於早期發現與治療至關重要。如果能及早確診並接受適當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獲得不錯的治療效果,並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若您對胸腺腫瘤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醫師,確保自身健康,並掌握最佳的治療時機。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