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部主治醫師 顏玎安 |
|||||
…「新生兒科醫師您好,我們這邊是婦產科,我們有個懷孕28週的媽媽因為安胎安不住,所以小朋友會提早出生,預估體重700公克,我們需要您先跟父母親說明早產兒常見急性問題」… 是的,早產兒急性問題很多,要從哪一項開始說明呢?看著眼前焦慮的父母,一時之間也無法吸收太多的資訊,我決定就從早產兒最常見,也是一出生就會表現的疾病談起--呼吸窘迫症候群。 什麼是呼吸窘迫症候群? 呼吸窘迫症候群主要原因是因為肺部缺乏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表面活性劑是一種液體,通常在懷孕約20週時開始由肺部製造。隨著胎兒的成長,肺部會產生越來越多的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會幫助肺泡(肺臟負責氣體交換的構造)保持張開。肺泡須保持張開,才能讓氧氣從肺部進入血液,並讓二氧化碳從血液排出到肺部。如果沒有足夠的表面活性劑,肺泡會塌陷,導致呼吸困難。在早產兒,表面活性劑分泌不足而且功能也尚未完全。因此,新生兒越早產,體重越輕,越容易有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發生。除了早產之外,足月兒若有以下風險因子也會增加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機會:
要怎樣可以避免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發生? 就如同我們前面說的,早產以及低出生體重是呼吸窘迫症最主要的風險因子。根據統計,妊娠24週以內出生的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機率高達98%,到了妊娠34週,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機率約是5%。因此,對於高危險妊娠(多胞胎,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的母親,適當控制懷孕過程中併發症,積極安胎,避免早產,是避免新生兒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最重要的第一步。 新生兒出生後若有呼吸窘迫症候群會有什麼表現?以及如何治療? 新生兒會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發紺,甚至不呼吸導致心肺循環失調都有可能。除了呼吸困難,也容易併發氣漏症候群(氣體由肺泡漏出影響肺臟交換氣體的功能)以及增加腦出血的風險。必須注意的是,新生兒的呼吸狀況會隨著出生後而有所變化,有時在剛出生時可以經由經鼻呼吸器穩定,但在出生72小時內,隨著肺泡張力素的代謝,呼吸狀況會漸趨惡化。因此,依據新生兒呼吸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是很重要的。治療方法如下:
對於罹患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早產兒,父母親可以做什麼? 每個媽媽的懷孕過程不同,導致早產的原因也不一樣。因此,相同週數的早產兒,臨床表現也會有所差異。有的早產兒持續插管一段時間仍無法脫離呼吸器,有的早產兒則可以慢慢成功脫離呼吸器的使用。因此,保持開放的態度與醫療團隊進行持續溝通,不僅可以幫助了解孩子的狀況,也可以避免因爲在社群網路看到相關的消息,在錯誤解讀之下造成自身不必要的困擾。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