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長不出來、阻生齒的問題
臨床上,不少患者因為牙齒長不出來而感到困擾。究其原因,可能現代人因為食物較為精緻,咀嚼功能方面,牙齒已不像以往需要大力的啃咬或撕碎,故常發生顎骨發育較為不足的情況,導致牙齒排列空間不足,輕則造成牙齒排列擁擠,嚴重則造成牙齒阻生,無法萌發。臨床上,牙齒長不出來,常是小朋友換牙時,發現乳牙脫落後,一側恆牙已萌出,但另一側對稱齒位之恆牙過了數月甚至數年仍未長出;抑或是接近成年時,因為熬夜,發生後牙區牙肉發炎疼痛,才發現是因為智齒長不出牙而引起的急性牙冠周圍炎,這些都是臨床上,很常見的情況。這些牙齒在該萌發的期間,因為空間不足,遭鄰近牙齒或周邊組織阻擋而未能及時萌發出來的,便稱為阻生齒。
阻生齒的特性
一如前述,阻生齒是在該萌發的期間,因為空間不足,遭鄰近牙齒或周邊組織阻擋而未能及時萌發出來。由於其無法萌發,除了牙齒本身功能無法發揮外,亦因其會造成鄰近牙齒許多問題,諸如:鄰近牙齒牙周破壞、牙根吸收、蛀牙、阻生齒本身的牙冠周圍炎、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少數患者有囊腫及腫瘤生成等。因此,阻生齒常引起不同的臨床症狀造成患者困擾。
阻生齒是否都要拔掉?
一般而言,阻生齒係因為鄰近牙齒或周邊組織阻擋而未能及時萌發,故若能排除其阻擋萌出的障礙,阻生齒倒是不一定要拔除。而有些狀況下,牙齒埋伏位置很深,靠近主要的神經,術後造成神經麻木的風險極高,基於臨床治療或與預防疾病的效益與風險的綜合考量,甚至會將阻生齒留置而不予處理。另一方面,若阻生齒造成鄰近牙齒牙周破壞、牙根吸收、蛀牙、牙冠周圍炎、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囊腫及腫瘤生成等問題,則可以考慮拔除。近年來,隨著牙齒保留技術的進步,阻生齒的治療也多了更多的選項。除了傳統的留置與拔除之外,還多了牙齒露出、牙齒移植、二階段拔牙法、及牙冠切除術等方式(表一)。阻生齒是否要拔除,其實要視臨床上個別患者的情況、阻生齒或未萌發齒造成的問題、相關處置的風險及效益等綜合評估。目前牙科的分工非常專業,有時需多部門跨科醫師評估及協調,方能得到最好的醫療品質。
阻生齒拔除的優點
目前大多數的阻生齒,特別是未萌發的智齒,拔除的比率較高。拔除的優點,是去除了結構上不利於清潔的狀態,使我們得以維持周邊組織的健康狀態,避免鄰近牙齒蛀牙或牙根吸收及牙周問題等,算是比較一勞永逸的作法。特別是年輕的患者(小於25歲),骨癒合能力佳,一般而言拔除後的併發症較少。某些文獻指出,超過35歲拔除之智齒,容易造成下顎第二大臼齒區的牙周缺損。故一般會建議成年患者早些進行評估,需拔除的智齒及早拔除,獲得臨床最佳的效果。至於其他非智齒的阻生齒,如犬齒阻生或小臼齒阻生等,拔除的優點主要是可以簡化治療計畫,但其他選擇也各有優點,如露出手術可以在矯治牙齒後使其發揮功能(參考表一)。因此,治療方式的選擇,需考量病患的期待、相關的風險、以及醫師對於口腔的整體評估,找出最佳的選擇。
阻生齒拔除的風險
阻生齒之拔除屬於手術,需在有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的情況下施作,因此病患全身的評估很重要。全身性的疾病,諸如心血管的問題、感染等,都有可能影響其術中或術後產生併發症,故醫師通常會需要詳細詢問病患的情況進行評估,以降低全身性疾病或狀態帶來的風險。 此外,阻生齒的拔除也可能造成數日局部腫脹、疼痛、出血等問題,特別是下唇或舌麻木等。近年來,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進步,對於阻生齒的定位及監測更為普及,目前也常利用植牙常用的錐束狀電腦斷層攝影,獲得較高解析的影像,來協助釐清牙齒位置與鄰近牙齒或神經管的關係,這對於阻生齒的拔除及術前的風險評估及控管等有相當大的幫助。醫師會依病人狀況的需求,安排適當的影像評估。
結語:隨著治療技術的進步及多元化,阻生齒處理除拔除以外,尚有其他的選擇
雖然阻生齒的拔除,特別是風險高的情況,多轉介至口腔顎面外科醫師處理,但其治療計畫,若要整體周延的考量,也要齒顎矯正、兒童牙科、牙髓病科、補綴科等多科協調處理。建議牙齒長不出來的患者可由您的牙醫師提供諮詢,根據您的個別情況及期望,及現有醫療技術,量身訂製專屬於您的最佳化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