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楊乙真 |
|||||
案例與前言 宣是一名26歲女生,剛從研究所畢業進入職場工作,在過去一年月經嚴重不順,在額頭和下巴狂長青春痘,頭髮也掉得很厲害,又因為準備畢業口試壓力太大不忌口,體重從原本的55公斤,半年內爆增了20公斤。
月經不順是婦產科門診常見於年輕女性的主訴,「我是不是有多囊?」也成為這類病患前來求診時最常掛在嘴邊的疑問,似乎收集了「月經不順、長痘痘、變胖」以上三個症狀,就是罹患了「多囊」。那到底「多囊」是什麼?。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診斷
早自18世紀中期,就有類似「多囊性卵巢」的病例描述,後來一直到20世紀初,才由Stein和Leventhal兩位婦產科醫師明確描述了一群同時發生「無月經症、多毛症和多囊性卵巢」的病人1。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診斷經過幾次國際指引的演變,漸漸地發展成我們目前常用的2003年鹿特丹診斷標準(Rotterdam diagnostic criteria),而後續包括2006和2023年的兩次修正,也只是診斷條件的部分修正2,3。
常見臨床問題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人最常見的症狀是不規則的月經。由於排卵不規則或是根本不排卵,因此月經的時間非常不一定,最常見月經週期2到3個月一次,最長也可能會6到12個月才來一次(俗稱「季經」),或甚至從來不會自己來月經,需要靠定期吃藥催經以維持正常生理期;但也有人會經常發生無排卵性的陰道出血,而誤以為自己有來月經,這類的出血常常只有一天或是長達半個月都在滴滴答答的少量出血,很令人困擾。另外,不排卵或不規則排卵的問題進而會使得自然受孕率下降,因為無法自行預測或判別何時是最容易受孕的時間,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也是造成不孕症的一個原因。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治療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治療包含以下幾個面向3:
若有備孕需求或已有不孕問題的伴侶求診,醫師會根據臨床狀況先提供檢查以診斷不孕原因,並考量是否有代謝相關問題,再給予備孕建議。由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患難以自行排卵或預測排卵時間,因此首先會考慮以口服排卵藥刺激卵泡生長並建議同房時間;若嘗試幾次輕度刺激排卵方式(包括低劑量排卵針)仍未排卵或是有其他的不孕因素,可進一步考慮試管嬰兒。
特殊族群:青少女的月經異常 由於剛進入青春期的少女有可能在一兩年間會月經不規則,因此在這個族群診斷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會更謹慎。但若確定診斷或可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高風險者,則更應該重視均衡飲食和維持運動習慣(建議每日至少60分鐘中強度運動)等非藥物治療方式,以避免過早發生因肥胖造成的代謝性症候群,也要特別注意因為負面的外觀形象而導致憂鬱傾向。 結語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個複雜且在臨床上會隨著年紀有不同症狀變化的疾病,女性若長年有月經不規則、體重過重或不孕等問題,應謹慎面對且與專業的婦產科醫師討論長期追蹤和治療選項。 參考資料
個人簡歷
楊乙真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