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部小兒外科主治醫師 許文明 |
|||||||||
尿道下裂是小男生最常見的生殖器官異常之一,發生率僅次於隱睪症。異常的外生殖器通常在出生後即可被婦產科或小兒科醫師發現,小孩被診斷尿道下裂家長無需過度驚慌,尿道下裂的嚴重程度不一,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可能。部分孩子並不需要治療,而另一些則可能需要進行複雜的手術。然而即使需要手術治療,只要經過有經驗的小兒外科醫師的重建,大多數孩子的生殖器外觀和功能大都能夠恢復接近正常。
尿道下裂的成因 目前尿道下裂的確切成因尚不清楚,但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基因異常、胎兒發育過程中的激素失衡(尤其是雄性激素)、孕期接觸某些藥物或毒素等環境因子。尿道的發育與性別分化通常在胚胎第8週開始,於第15週完成。在這一發育過程中,如果尿道板發育不全,就會導致尿道下裂。尿道開口的位置越低,通常意味著異常越早發生,並且陰莖的彎曲程度也會越嚴重。 尿道下裂的嚴重程度 尿道下裂根據尿道口的位置分為三種程度: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尿道下裂的尿道口位於陰莖冠狀溝前端,約占病例的一半;中度尿道下裂的尿道口位於陰莖體,約占30%;重度尿道下裂的尿道口則位於陰莖陰囊交界,甚至陰囊或會陰部,約占20%。大部分尿道下裂會伴隨陰莖彎曲,包皮也可能呈現不對稱的情況,導致包皮在陰莖背側過多,形成一種「斗篷」狀的外觀。 除了尿道口的位置異常,重度尿道下裂也可能會合併其他異常,如陰莖陰囊轉位、陰囊分裂、隱睪等。並非所有尿道下裂患者都會同時表現出這些典型的異常,有些患者可能僅表現一兩項特徵。這種非典型表現可能影響臨床診斷,導致誤診或延誤治療。 尿道下裂對孩子的影響 輕度尿道下裂對排尿和性功能可能影響不大,但對於尿道口位置較低且陰莖彎曲超過30度的中重度尿道下裂孩子來說,如果不進行手術矯正,可能無法正常站立排尿,並且成年後的性行為和自然懷孕也會受到影響。這種異常的生殖器外觀還可能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影響其自尊心,甚至影響他們與異性的交往。 尿道下裂的治療 治療尿道下裂的主要目標是恢復正常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以及恢復正常的生殖器外觀。對於輕度尿道下裂的患者,如果陰莖彎曲不嚴重且尿道開口接近正常,手術治療並非必須,家長可以選擇觀察。但若家長希望改善孩子的生殖器外觀,手術也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至於中重度尿道下裂,手術重建通常是必要的。手術的重點在於重建新尿道並將尿道開口置於龜頭前端,同時矯正陰莖彎曲。常見的手術方式包括保留原始尿道板來重建尿道,或是切斷尿道板並利用其他部位的組織重建尿道。其中,Snodgrass氏TIP手術(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是目前最常見的手術方法,通過將尿道板切開並縫合形成新的尿道。這種方法的手術成功率較高,併發症少,並且術後外觀接近正常。
賀爾蒙治療的應用 在手術之外,尿道下裂的輔助治療主要是使用賀爾蒙治療,特別是在手術前,賀爾蒙治療可以增強龜頭和尿道板的寬度,改善彎曲的陰莖角度,使手術更為順利,並減少併發症。儘管一些醫師擔心賀爾蒙治療可能會對孩子的發育產生負面影響,但根據歐洲20年的研究,賀爾蒙治療對長期發育並無不良影響。因此在歐美日等新進國家,使用賀爾蒙輔助治療均是常態。臺大醫院在對適合的患者進行賀爾蒙治療後,發現多數患者都可以達到預期效果,有些甚至不需要進行尿道重建手術,而只需矯正陰莖彎曲即可。 手術時機 理想的手術時機通常是6至12個月大時。年齡越小,組織的彈性越好,手術效果也越佳。但為了避免麻醉風險,通常會等到孩子滿6個月後再進行手術。如果手術延遲至孩子學會走路的年齡,可能會增加傷口護理的難度。此外1歲半至2歲後的孩子開始對自己的身體和性別有認知,這時才進行手術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因此,最遲應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完成手術,避免心理壓力。 手術方式的選擇
目前尿道下裂主要的手術方法分為兩類:一是保留原始尿道板來重建新尿道;二是切斷尿道板並利用其他部位的組織重建尿道。
臺大醫院兒童醫院尿道下裂諮詢方式
|
|||||||||